来源:南方都市报
十年来作为佛山交通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参与人之一,他亲历和见证了这座城市交通的变化与发展。近日,南都专访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高荣堂。回顾过去十年,高荣堂说,这是佛山公路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他也坦言,这十年虽然下大力气加快路网建设,但组团内部的拥堵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关键是要改变城市发展的思路,从依靠路网引导的旧城市化模式,转向以公共交通引导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谈路网征地难度大五区仍滞后
十年间,佛山路网变化巨大,最明显的是一环的建成,以及其它高快速路的发展。然而,五区内部的城市道路建设却明显滞后。高荣堂表示,城市道路建设复杂,主要是征地拆迁难度大。
南都:佛山路网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高荣堂:十年来佛山路网发展非常快,特别是高速公路。可以说,这是佛山公路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路网建设的成功,得益于有良好的发展机制。
第一是高速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收费还贷政策吸引企业参与。第二是对于市域干线公路,市建立了统筹资金机制,市区每年财政统筹16.5亿,国道则由市公路局与各区政府一起实施快速化改造,形成了市区联动、统一规划、统筹资金、同步建设的格局。
因为有了市场投入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良好机制,才造就了公路发展的黄金十年,若全靠财政资金,肯定不会如此快速。高速公路这400多公里,我估计将近600亿,市域干线公路统筹资金接近500亿,市一级由市路桥公司贷款就有280亿,市公路局贷款约15亿元,其他200亿由区配套。高速公路网、快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这三张网,动脉和毛细血管科学配合,使佛山实现了城际路网高速化、市域路网快速化、农村公路标准化,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
南都:十年间,佛山的高快速路建设投入大,但城市道路并不发达,原因是什么?接下来在路网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
高荣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不发达,跟公路网匹配不够。这和佛山的城市发展历程有关。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发展提升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十年来禅桂的道路网发展取得了大成就,包括季华路西延、岭南大道南延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城市道路目前仍不够发达,这是城市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佛山是组团城市,组团内部的城市道路网提升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今年刘悦伦市长几次去禅桂交界区调研,禅桂很多路都在加快推进,如佛平路、绿景路、同济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很复杂,因为已经建了房子,伤筋动骨,拆迁非常不容易。我们会加快内部路网的建设,各区各大组团都在把道路建设当作提升城市品质的抓手。我们可以预言,下一个十年,以城市三年升级计划为契机,城市道路的建设也将进入黄金时期。城市道路就是城市的血管,道路不通就如同血管不通,会出现各种病害。
谈公交问题仍很多将优先发展
佛山公交曾因过度市场化导致服务混乱,2008年引入TC模式,公交服务明显提升。高荣堂坦言,目前公交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下个十年将把公交当做优先发展的首要战略。
南都:十年来,佛山的公共交通发展如何?市民目前对公交仍有很多不满之处,下一步如何加快公交发展?
高荣堂:十年前,佛山的城市公交分担率是3.7%,现在是21 .4%,这个非常不容易。2007年,我们发现公交还是不如人意,引进了竞争机制和竞争企业,结果还是热线扎堆。很多市民反映祖庙的车太多,要企业调整一下都不干,因为跑祖庙意味着有经济效益,调整以后就亏啦。公交当时是过度竞争,过度市场化。当时投诉非常多,主要是老年人被拒载。
后来我们采用了T C机制,我觉得公交引入T C这种模式是非常成功的,解决了市场机制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现在禅城和顺德实施T C,南海采取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方式,这些都是公交领域重要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本消除拒载现象,投诉大幅度下降。
尽管公交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我们公交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尚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服务还要提升,线路还要优化,公交站场建设还要加大力度。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公交提升计划,提高服务能力;其次是总结和完善T C,如强化服务考核、优化线路、加快智能公交建设等;第三是同步加快轨道建设,真正实现“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公交体系”。现在无论是交通规划还是交通白皮书,都把公交当做优先发展的首要战略,我们也期待未来十年是公交发展的黄金十年。
谈发展理念已转变关键看实施
过往沿路网发展的模式,带来了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高荣堂指出,关键还是要改变城市发展思路,从路网引导城市发展转变为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交通拥堵。
南都:作为交通建设和管理者,您认为交通在城市发展中应起到什么作用?接下来佛山交通建设有何新思路和新理念?
高荣堂:交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引领和引导作用。以往和现在的城市发展模式还是路网引领型发展模式,基本上路修到哪,城市就发展到哪。只不过发展到大城市阶段,就要转变观念,从路的引领转变成公交引领。
这十年,虽然我们花大力气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但组团内部的拥堵没有缓解反而加重。我们总结思考,发现沿着马路发展城市的观念落后了。原来佛山城区禅桂也就约90多平方公里,出行以私人交通为主还没问题,现在城市大了,上班地和居住地分开,公交又未能满足需求,还以开私家车为主,交通自然会拥堵。
今后怎么发展,我们觉得出路就是T O 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 ent),从路网引导城市发展向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改变。城市土地开发、房屋布局要根据公共交通线网来布局。当然仅靠常规公交还不行,必须是快速公交B R T或轨道交通。这是将来城市发展的好思路,佛山有这个机遇,因为佛山是发展中城市,并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正大力推行珠三角城际轨道站点的T O D,通过T O D实现城市化的路径是完全可能的。以T O D来改变城市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是大趋势,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拥堵问题。
南都:T O D目前在佛山有无成功案例?是否能顺利推广?
高荣堂:T O D成功经验佛山应该说有了,第一个就是南海金融高新区地铁站,依托广佛地铁站点,进行高强度综合开发。以地铁站为圆心,一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有办公楼、酒店、商业,区域范围外就尽量减少。此外南海的新交通和佛山新城的综合交通枢纽,就是按T O D理念规划建设的,地铁二号线、三号线也是,还有佛肇城际三水站,广佛环线张槎、陈村、北滘站。在引导城市发展转型上,佛山已完成了理念的转变,下一步是如何实施。
T O D不仅是投资返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要在快速公交站的周边开发城市土地,其他地方就不能乱搞土地开发,不能随便建新房。当然这个有难度,但我们会跟规划和国土部门共同研究这些问题,并且有信心解决好这些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