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季华一路在下班高峰期,13公里路程往往开车要1个多小时,路上的车非常多,希望交通部门能到现场去看看堵车的情况,这样的交通情况希望能想办法改变。”两年前,位于张槎的某企业向交通部门提出改善张槎“出城”交通拥堵的建议,企业的初衷是希望能让员工早点归家。
在归家这个问题上,对于企业的意义是能否招揽更高端的人才,满足企业生存发展,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除了人才战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交通是否四通八达,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区位地位、城市形象,以及其未来的“出路”。
事实上,两年过去了,除了交通拥堵阻挡了企业员工归家的脚步外,禅城区路网建设外联内通不到位,公交接驳、线路设计不合理等等,都延长了市民的出行时间,给他们带来了各种不便。更重要的是,禅城的“孤岛”效应就在如此各种阻隔中,继续发酵、加剧。
上周二,禅城区发出“英雄帖”,向市民征求发展禅城区公共交通的意见。南方日报记者也迅速行动,下文将以一系列的案例故事,呈现佛山中心交通不畅给市民带来的困惑,以及他们的期待。
案例
“广佛候鸟”回家长路漫漫
“为什么禅城没有直接到达广州南站的公交车?”市民唐先生工作在禅城,自从在番禺买了房子后,每天下班后迂回曲折的回家路让他倍感困扰。
唐先生目前在禅城区人民路上班,但在禅城区内,他找不到可以直接到达广州火车南站的公交车。“在禅城区,如果要坐车到广州南站的话,必须到鸿运汽车站里搭乘大巴。这样走很麻烦。”
他最经常乘坐的,是从南海妇幼保健院直达广州南站的K3路公交车。在坐上K3之前,唐先生需要从单位走到祖庙地铁站,乘坐地铁到南桂路。抵达广州南站后,唐先生需要再换乘一趟公交车。整趟路程下来,最快也必须经历一个半小时,唐先生才能回到家。“我们这种广佛候鸟,连回家都是长路漫漫。南海和顺德都有直达广州南站的公交,为什么禅城没有呢?”
唐先生告诉记者,在南海妇幼保健院门口,经常有许多出租车扎堆,“这些的士师傅知道,不少从禅城到广州的人都在这里坐车,有人不想挤公交就会打车了。”
然而,除非公交车已经收班,唐先生很少打车。“佛山的士12公里后加收50%返空费,从单位到家里,车费铁定超100块。”唐先生算了一笔账。精明的唐先生在赶时间非打的不可时,也算出了最佳省钱方案。唐先生乘坐地铁到南桂路,而后在南海妇幼保健院门口打的,到了广州南站再“转”的士,重新开始计算里程。“这样打的费只需80块。”唐先生说。
虽然家门口和单位门口都有地铁站,但事实上,唐先生很少全程坐地铁回家。“乘地铁的话,必须从广佛线转一号线再转三号线,在广佛都市圈里绕了一个大弯才能到家。”时间成本也是影响唐先生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之一,广佛地铁给他这典型的“广佛人”带来的便利仍然不够。
“在傍晚下班高峰时候坐地铁,多挤多闹心!”唐先生将广佛地铁和K3路公交车做了个对比,“K3人还不算很多,基本上都能有坐。这也是佛山公交的一个好处,就算在高峰期,也不是很挤。”
困惑
区域交通隔阂何时消除?
多年以来,不少位于南庄、张槎这些相对偏远的镇街的企业,都曾发出这样的呼声:什么时候企业员工开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广州不再是难事?
与上文唐先生的遭遇相似的是,张槎不少高端企业的员工都住在广州,他们每天乘坐公司穿梭大巴往返禅广两地,但是两地之间的交通隔阂让他们的回家之路障碍重重,即使新的道路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但禅城区交通“外联”能力的提升,以及防止区位模糊化的措施,并非一年半载便能解决得了。
除了地铁外,目前禅城直通广州的道路只有一条广佛高速。魁奇路东延线这条直通广州南站的道路,早在8年前就做了规划,但一直因为资金和拆迁问题未真正实施建设。
“我们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如果在哪个节点上堵了,要耗费的时间成本就更大了。”目前在张槎某企业工作,居住在番禺碧桂园的白领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长途跋涉,通常下班回到家已经是8点后。工作的压力加上上下班的路途艰辛,在张槎工作一年余后,换工作的念头经常盘踞他脑海。“事实上,在张槎上班后第一个星期我就开始后悔了,路途太遥远,万一错过公司班车,在张槎自己搭公交回家更是件麻烦事。我经常想是否需要换一份在广州的工作。”
事实上,禅城区从政府到市民都意识到,如再不加快与珠三角核心城市连接脚步,将导致禅城城市区位模糊,“孤岛化”危机持续加深。但除了交通“外联”的压力外,“内通”的困扰也一直盘踞人们心头。
家住南海松岗的张小姐在禅城某商场工作,自从禅城限摩以来,每天来往于南海官窑和禅城东方广场的佛山城巴7线成了她唯一的交通工具。城巴7线从官窑市场出发,途经大沥汽车客运站、大沥摩托车市场、谢边立交、火车站、鸿运汽车站等交通繁忙路段,每段路都得耗上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公交线路的这种设计张小姐很不解,“禅城到松岗、官窑的公交线路本来就比较少,基本都能坐满人,完全没必要绕进大沥去,这样只会降低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
“禁摩之前我开摩托车上班,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禁摩后不得不坐公交上班,从出门到公司,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张小姐感叹道。
期望
禅桂共同发力“公交一体化”
张小姐所面对的公共交通难题,也是佛山周边地区的大多数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自2002年佛山五区合并成大佛山以来已走过十个年头,然而五区在公共交通的对接上却一直裹足不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五区的公交系统仍然各自为政,造成了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
“禅城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重复建设严重,光祖庙站就有二十多条公交线路经过,而南海、三水等周边地区与禅城相连的公交线路却寥寥无几,从狮山广场到禅城只有一条K5线直达,每到周日,坐K5线回狮山的人在祖庙站排上一百多米的长龙是常有的事,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一名熟悉佛山公交系统的人士向记者介绍。
除了资源配置的不均外,五区在公交收费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同样是佛山市,在禅城内刷卡坐公交一律收1.4元,但出了禅城的就要按路程收费,最少也要2元,路程远的要八九元,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张小姐说。
祖庙路站,刚来佛山工作一个星期的陈小姐在a站台和b站台之间往返数次,都找不准自己要坐的公交是哪一路,她也搞不明白K开头的公交和普通线路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能够系统一点,统一命名就好了。”与陈小姐的疑惑相呼应的,是网友“余健斌”在微博上的发言,“建议禅桂公交一体化,别分什么禅城巴士、南海巴士、桂城红巴之类的,极其反感那些分路段收费的红巴。”
“禅城公交在区内线路重复、绕行,与其他区域的辐射衔接又不够强。大佛山城市组团发展了如此多年,公交何时才能实现一体化建设?佛山中心区禅城的交通何时才能与广州等核心城市"搭上线"?”除此之外,陈小姐也强调,公交并非换辆车子、换块牌子、换身“服装”就等于一体了,此时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升级,作为佛山的中心区,禅城和桂城理应共同发力,打破区域隔阂。
此外,地铁与公交是否衔接好?地铁、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政府是否接驳完善?政府是否已将整个交通系统连成“一盘棋”,对于城市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公共交通大家谈
1
“晚班族”期待公交延时收车
家住罗村乐安的莫先生,目前在禅城某医院工作,虽然从家里到上班的医院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但坐车难却一直是莫先生的一块心病。困扰莫先生的不是别的原因,正是佛山公交最受人非议的早收班问题。
“我们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到晚上11点才下班,而佛山公交的尾班车大部分都是十点钟左右,等我们下班了基本就没车可坐了。”莫先生从上班的医院回家只能坐107和122两条线路,为了赶上末班车,莫先生不得不掐准时间提前交接下班,“我算准107的末班车晚上10点从始发站开出,到我这里有二十个站,每个站大概一分钟,我一般是10:18分出去等车。”
大多数情况下莫先生都能赶上末班车,但并非每次都能如愿,“有好几次没能赶上末班车,我只能转坐116或138,在机场路下车后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家,中途要经过中南批发市场,感觉很不安全。”
对于佛山公交的早收班问题,家住张槎的黄先生同样感触良多。黄先生在某电器商场上班,由于下班时间较晚,同样也遇到了坐车难的问题。“以前还可以自己开摩托车回家,限摩以后连摩托车也没法开了。”
一边是佛山限摩了,另一边却是公共交通的不完善,“我在这边工作了六年,这里的公交车末班时间从来没变过,根本无法满足上夜班的市民的需求。要说打的吧,每天都要花二十来块钱,这点工资根本承受不起,而且现在是有钱也打不了的士,像张槎、沙河这种地方很多的士司机都不愿意去,因为进去以后载不到客出来,他们觉得不划算。”对于自己的艰辛回家路,黄先生充满了无奈。
实际上要求延长公交车服务时间的呼声从来没停过,尤其是在提出广佛同城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佛山公交向广州看齐。“实际上现在上晚班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坐107的末班车回罗村都挤满了人,延长末班车时间肯定是有必要的。”莫先生认为应该像广州那样设置夜班车,把公交车的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12点以后,“如果担心太晚了没人坐,可以把发车间隔延长,比如半小时发一班车,这样就给很多人提供了便利。”
2
公交准点率仍需“给力”
经历多次久久等候公交车仍然不至的情况后,家住禅城、在桂城工作的黄先生现在选择坐地铁上下班。在他看来,虽然坐地铁的步行距离稍长,但是地铁4分钟一趟的间隔让他非常有安全感。“有一次等了半个小时,140路车都没有来,我差一点就迟到了。”对此,黄先生也十分无奈。
黄先生经历的情况并非个别案例。网友“唔想咁快翻学嘅Manman”在微博上“吐槽”道,“我亲身经历过的146公交车,站牌写的明明是20分钟一班,但是经常等半个多钟都没一辆车,而且明明总站停着四五辆车,等车的人一大堆,可司机却在屋里喝茶聊天也不开车。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在146出现过。”
3
应统一禅桂公共自行车服务时间
市民郝小燕家住桂城,在禅城上班,由于容易晕车,平时坐公交的时间不多,自从禅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后,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成了她的首选。
“每天早上7:30分出门,大概骑半小时就到公司了。骑自行车上班时间比较固定,而且可以锻炼身体。”对于公共自行车的设立,郝小燕认为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她同时也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仍有不少问题有待完善。
“首先是自行车的维护要加强,佛山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车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的是链子掉了,有的是轮胎漏气,还有的刹车不灵,这就给租车人带来了潜在危险。”
除了自行车破损严重外,小燕还认为禅桂的自行车站应该统一服务时间,“禅城的自行车站都是二十四小时服务的,而桂城的很多自行车站到了晚上10点就不能租车或还车,有过好几次从禅城辛苦骑车回到桂城后却找不到站点还车,到了最后只能打电话找人来帮忙。”说起自己骑自行车遇到的麻烦事,小燕仍一脸苦笑。
和小燕一样,很多市民在享受公共自行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明显感受到它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目前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覆盖面仍然集中在禅城、桂城、大沥、北滘等中心城区,对佛山的其他镇街仍难以覆盖。
“希望公共自行车也能够尽快覆盖其他镇街,让周边地区的市民也能够享受出行的便利。”小燕表达了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