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加挂车厢,高峰期外的成本就要企业自己承担了,企业不是傻子。”
深圳地铁龙华线(4号线)已然成为广大市民吐槽的对象:“龙华线真坑爹!这都一年多了,车厢个数依旧不能填满整个站台长度!”“每天早上挤得像春运似的”。对于市民长期的抱怨,港铁方面也给出一些措施,但在市民眼里都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由于目前其高峰期的发车间隔与市内各条线路相差不大,加挂成为乘客的一致呼声。
拥挤不堪忽视公共义务
很多市民向晶报反映,4号线高峰期的拥堵程度堪比春运,上百人堵在地铁站里,根本挤不上车。4号线因为只有四节车厢,开通后一直非常拥挤,港铁代表开通之时曾解释说,开通后将根据客流量来增加车厢。但现在开通一年多,4号线的拥挤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其拥挤程度甚至超过了公交车。一热心市民告诉记者,“有一次上班高峰期,我看见一位孕妇被挤得倒在车厢,差点出事。”
许多网友希望港铁进行运力增补,网友“wufangderen”发帖称,“管理龙华线的港铁公司应该尽快加挂车厢,不能只为了利润而不顾市民的痛苦。”网友“benchi125”也表示认同,“港铁确实缺失社会道德感!”
缩短发车间隔“最优”?
港铁深圳公司曾回应表示,“对于任何一个大都市,地铁客流都有早晚高峰潮汐式的表现,而龙华线也不例外,客流具有更加明显的潮汐特点。现时龙华线采用四节车厢安排,是希望用更频密的列车班次以缩短平均候车时间。”这样的说法得到轨道办的认同,龙华线的客流量与其他4条地铁线路比较,有特殊情况:客流量潮汐特点在深圳所有线路中最明显,早晚高峰时间单向客流量巨大,尽管一向客流运载接近100%,但平均满载率只达到28%。两者均认为4节车厢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但是记者调查了解到,4号线开通初期只有8列车,到2012年3月增加到24列车。并且在早晚高峰期,引入香港地铁经验,安排1-2辆列车中途折返,早高峰时从深圳北站发车,加密通往福田口岸方向的列车;晚高峰时段,备用空车改为从福田口岸发车,缓解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少年宫等站的客流压力,从而实现发车间隔由开通初期的8分钟缩减至约3分钟,最短时可以达到2分半钟的间隔。相比罗宝线(1号线),其早高峰的发车间隔控制在3分半钟,最短是2分35秒,其实两者相比相差并不大。
这种“最优”的选择在市民杨小姐看来却无法理解,“如果加挂车厢,高峰期外的成本就要企业自己承担了,企业不是傻子,都是要牟利的,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她认为4号线显然是在推诿社会责任,置老百姓利益于不顾。
加挂再等两年
在港铁方面看来,龙华线列车从4节车厢到6节车厢的变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会涉及信号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调整和相关调度的配合,需要严密的准备。港铁公司还在进行前期研究工作,预计地铁龙华线将在2014年底前改为6节车厢。
网友“谎言说得很动听”则透露称,“把4节车厢加长成为6节,要知道每样事情都要算成本。你加长2节车厢,你跑一程的电费就要多50%。”他认为这是4号线迟迟不愿意加挂的原因。
对于再挤两年的说法市民普遍表示很难接受,网友“sunhh”称,“企业还有没有良心,要赚够两年才会想到我们老百姓么?”市民纷纷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港铁施加压力,尽快缩短加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