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人流多客流少 深圳地铁商城:淘金还是淘寂寞?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2-08-03 07:57:18.0 阅读:11103次
本文附件:

 来源:南方日报

 

   中信地铁商场,有的铺位很旺,有的铺位却无人问津。摄影 周游 实习生庄恭诚 陈宇

 

    源源不断的人流在地铁里穿梭,给地铁商铺带来无限商机。日前,深圳福田区CBD首家地铁商业街——连城新天地正式开业。据称,该商业街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连接2个地铁站的商业街,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地铁商业空间。

    深圳地铁商场已走过7个年头,按照轨道部门规划,深圳地铁商场未来还将继续开建。目前,南起华强路站,北至华新站总长830米的华强北立体街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深圳已有的地铁商场,客流量仍然相对较少,大部分商铺业态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同时,部分地铁商场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业权混乱,管理无序,未来变数重重。

    人流多客流少效益差异大

    傍晚18时刚过,深圳华联街又到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在中广核上班的小陈,还像以往一样来到这里的“大家乐”吃完晚饭,之后走进一家面包店,买好第二天的早餐准备回家。

    此时,商业街里人流如织,各类服装、饰品店、化妆品店和零食店,生意也很不错,有空的时候,小陈都都会去逛逛。对于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由于工作单位附近缺少便利的就餐、消费场所,华联街无疑成了一块“福地”。

    记者了解到,华联街开业于2005年4月,是深圳首个纯地下商业空间。由于与地铁科学馆站相连,这里往来客流如织,尤其以上下班高峰期为最甚。

    在华联街的南侧,通往科学馆站A出口,要经过一条数十米的走廊。这条走廊是深圳另一家大型地铁商城——中信地铁商场的D区所在地。“中信D区”也拥有数十家店铺,不过与一旁的华联街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

    在这里记者看到,几乎所有店铺都处于关闭状态,各类“招租”和“转让”信息随处可见。唯一一家开业的女装店,每天都挂着“疯狂让利”的招牌。

    华联街和中信地铁商场,都是深圳最早的一批地铁商业街,迄今已有七八年的历史。随着地铁线路逐渐完善,此后数年间,东门柠檬街、华强北潮流前线、乐淘里、车公庙丰盛町步行街等一批地铁商场相继出现。这些地铁商场地段、定位不同,经营状况也各有差异。

    记者走访多个地铁商场发现,这些商场基本都分布在地铁罗宝线沿线,尤其是换乘车站。不少店家表示,他们的客源几乎都是地铁乘客,虽然这些地段乘客人数多,但能真正转化为消费者的并不多。

    在科学馆华联街、老街、国贸站等地下商场,大部分店铺都是早上10点才开始营业。华联街一家糖果店女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针对附近的上班族,“只有在上下班高峰期才卖得出一些糖果”。

    老街站东门商业步行街也如此,10点钟仍没有开业的商铺差不多占了总商铺的60%,同一时段,罗湖地下商场E2出口的地带也很冷清,一条街17家面铺有6家关闭,基本每家商店都有大清仓和特价的活动。

    市民“地下消费”习惯尚未养成

    记者了解到,相比一些地上商业场所,地下商场的便利性强,不出地面就能消费,也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地下商场和地上商场相比,租金价格也相对较低。“一般相当于地上商场一楼租金的一半左右。”

    不过,地铁商城也存在很大劣势。比如地下通道空间有限,对通风、采光要求很高。因此地下商场普遍规模较小,商铺业态比较单一,主要以服装、饰品、餐饮等几项为主,形态都比较低端。

    以华联街为例,目前华联街共有63间铺位,其中服装、饰品店铺占到八成以上。为了吸引客流,商场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了一家餐厅和一家面包店。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类型的商铺。

    “商铺种类少,加上偏中低端,购物的舒适度肯定不如在地上。”乐淘里步行街黄经理称,目前地铁商场的经营种类,主要适合于本地居民及大学生群体消费,而这两类人群在深圳都不占主流,因此市场不大。

    “我们之所以到地铁商场做生意,就是看中了这里稳定的人流,但是地铁乘客中,真正来这里消费的人只占很小一部分。”华强北乐淘里一家服装店老板表示,普通市民目前还没有养成在地铁商场消费的习惯。

    据了解,深圳的地铁商场发展不足10年,和广州、香港等周边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市民消费观念,远远没有塑造成型。

    为了让人们了解地铁商场,华联街特地在早上七点半开门,但是不营业,“主要是方便白领、居民从通道行走,先让人养成行走习惯,加深他们对地铁商场的印象。”华联街公司经理邹雪梅称。

    与此同时,一些业内人士称,不少人对于地铁商城还存在诸多偏见,更使得地铁商城发展步履维艰。

    “你在普通大型MALL看到同样品牌,消费起来会比较有信心,而认为地铁里的东西都是地摊货。”深圳某地铁商场工作人员称,早在深圳地铁商场发展之初,“潮流前线”等出现后,就把一种“低端”观念植入人心,这客观上影响了人们今后对地铁商品的价值判断。

    “想把地铁商城做好,必须从消费者观念入手,广州地铁文化成熟程度就比我们好很多,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化做指引,顾客就难以接纳你。”在国贸金光华购物广场,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不同身份的地铁乘客。结果显示,只有4名有在地铁商场购买过物品的经历,且购买次数均在3次以下。

    商场同质化严重服务功能待完善

    “消费观念的培养需要时间培育,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氛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邓志旺说,要培养这种消费观念,需要在商场经营管理思路上下功夫。

    “目前大部分商业街,还是粗放式的管理,谁都可以租。如此一来,风险最小的方式就是做廉价、低端、周转比较快的,但是商场要持续发展,你的业态是需要有搭配的,否则很容易导致同质化。”邓志旺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大地铁商场特色并不明显,内部商铺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绝大多数的地铁商场,都是作为地上商业空间的地下衍生,缺少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如连城新天地与COCOPARK、中信地铁商城与新城市广场等等。

    在商场内部,也几乎是清一色的餐饮、服装等店铺,有些商城内部甚至出现两家同一样的店铺。

    “你本身规模小,商品品种少,如果没有任何特色,别人为什么要到你这里消费?”一名业内人士称,深圳地铁商城从前期规划招商,到后期品牌培育方面,都显得经验不足。尤其是对于业权分散的商城,要做到统一规划几乎不可能。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地铁商城经营者已经意识到差异化的重要性,并着力进行一些探索。乐淘里一名工作人员说,“前段时间有个餐饮品牌叫‘皇后码头’,很多人慕名来这里吃芒果粉,因为很多人没有吃过水果的肠粉,一些外面的客人甚至专门到这里来消费。但是这样的特色店铺并不多。”

    而记者了解到,广州一些成熟的地铁商场,在装修、商品特色化等方面,要比深圳做得充分,更能够彰显地铁文化。广州拥有蜚声全国的“流行前线”,在那里,创意物品随处可见,甚至小宠物也可以作为商品被带到地下,而这些特色商品,在深圳的地铁商场中很少见到。

    在人性化配套服务方面,深圳的地铁商场和广州,特别是香港差距更是明显。记者在香港地铁商城走访发现,当地的一些地铁商城,服务范围从餐饮、医疗、书店,到银行、服装、美容,以至花店、修鞋、配匙,几乎无所不包。

    而深圳的地铁商城,则往往只是一个独体的商场,很难与地上大型综合商业体形成优势。“对我来说,休闲娱乐购物最好能一站式解决,而且交通上不能太折腾。”一名在地铁商场消费过的罗小姐说。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