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成网运营一年,市民出行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公共交通体系最新运营情况。据透露,截至5月份,深圳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已达到207万人次,同比增幅239%。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已接近千万人次。深圳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的一体化公交体系初见成效。
公交日均客运量达969万人次
市交委昨日透露,轨道成网运营一年以来,深圳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出现显著增长。截至5月底,全市公交日均客运总量已达到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万人次,增幅达23.4%。
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增长显著,由去年5月份的日均61万人次跃升至20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5月1日,更录得单日客运量288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目前,轨道交通已承担起深圳21.3%的公交出行,其骨架作用日益凸显。
常规公交由于接驳方案启动较早、同步规划实施了130条公交接驳线路,全市589条既有线路可在100米范围内实现与轨道站点的接驳,从而实现了在轨道交通客运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常规公交客运量不但没有下降,而且略有增长。截至5月底,日均客运量达到649万人次,同比增长28万人次/日,约占总运量的67%,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出租车日均客运量攀升到113万人次,同比小幅增长9.7%;同时,客流出行结构出现明显变化,长距离出行量减少,短距离出行增长。目前出租车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1.7%。
“轨道+公交”出行模式被认同
记者同时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与轨道成网运营前相比,深圳公交出行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轨道+常规公交”的复合出行方式渐被认同。
据市交委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深圳轨道出行量(进出站客流)为142.3万人次/日,轨道间换乘量为60.4万人次/日,轨道与公交换乘客流量40.7万人次/日(其中轨道换乘公交为20.9万人次/日,公交换乘地铁为19.8万人次/日),占轨道出行量的28.6%,较2011年下半年增长5%。
根据统计,在所有地铁站中,大运站、机场东站、双龙站的地铁公交换乘比例位居前三,分别为60.5%、46.9%和42%,而前10名的地铁站与公交的换乘比例都在30%以上。以清湖站为例,周边用于配套公交接驳线路6条,轨道成网运营以来,公交喂给客流由开通初期的4045人次/日增长至目前的11694人次/日,增量为7649人次/日,增幅达到189%。
市交委有关负责人称,轨道公交接驳换乘效率高的地铁站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具有配套的公交接驳场站,如机场东、世界之窗、清湖等;二是在主干道上,现有公交线路与地铁换乘比较便利的,如深惠路的双龙站、沙河西路的西丽站等。这对于市交委未来开展场站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将继续加强公交与轨道的接驳,方便市民出行。
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来自市轨道办的信息显示,从2011年6月28日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开通到2012年6月27日为止,全网共运送乘客7.05亿人次。二期工程开通后,深圳公交分担率已由原先的45%提升到53%,说明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市民搭乘轨道交通出行的平均距离为13公里。在此情况下,轨道交通对减少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显而易见。
从近三年车速监控数据分析,全市主干道平均时速2009 年为47.7km/h,2010年下降为46.2km/h,但2011年上升至51.1 km/h,在小汽车保有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去年主干道平均车速仍能增加,除得益于深圳举办大运会,道路资源、容量得到一定的扩容、改善外,2011年6月份地铁二期5条线路的全面开通也为此作出不小贡献。
另据统计,轨道成网运营后,深圳通刷卡乘车得到有效推广,超出70%的预期目标,说明深圳本地居民搭乘公共交通比例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