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从2011年6月28日至今,罗宝、环中、龙华、龙岗、蛇口线,这些原本拗口的名字渐渐被市民熟知,五条地铁轨道线路交织成网,为深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人们晚高峰不必冲进车河,从华强北地铁站坐1、2号线转至3、4号线可轻松抵达龙华、布吉等新兴住宅区。甚至这一时间成本的节约,会带动消费的延伸,更远的三期建设使地铁则在城市同城化上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形成更广泛、更具开放性的城市格局。
地铁成网,让这个本来就具备超强人口疏解功能工具的能力成立方增长,使原特区内外交通的疏导变为可能,使经济流通的效率提速变为可能,人们的生活格局扩大变为可能,让原特区外的现代化提速变为可能。
原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现地铁集团董事长李筱毅曾表示,不仅是已经投入运营的地铁二期的5条线,在10年时间内,4号线延长段、6至12号线的建设都将完成。届时,总长178.8公里、共131个车站的地铁网络将覆盖整个深圳,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不仅将触角遍布深圳的各个角落,还伸出深圳,贯通珠三角、连接东南沿海地带,一张巨大而完整的交通网络全面铺开。
运力:日均客运量207万人次
截至今年5月底,轨道交通客运量日均达到207万人次(其中5月1日客运量达到最高的288万人次),增幅达239%,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21.3%。
与此同时,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总量达到969万人次,其中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649万人次,占客运总量的67.0%;出租车日均客运量113万人次,占客运总量的11.7%。这意味着地铁已成深圳市民出行的第二大方式。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5条地铁线路目前已经达到原设计的开通初期运输量,但并未达到其设计流量,其原因一方面是车辆有限、运力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有些线路的布局是为了引领城市发展、客流有待培养。
线路:调整或取消8条地铁竞争线路
本报曾率先报道了地铁成网运营导致公交客流遇冷(详见2012年5月23日 SZA19版《地铁旺了 公交亏了》),对此,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在昨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地铁成网运营后,地铁分担了深圳主要客流通道上的公交客流,龙岗经布吉关至罗湖、龙华民治经梅林关至福田、宝安西乡至南山科技园、蛇口至福田和罗湖等客流通道上的市民出行选择增多,部分公交线路(主要是与地铁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路线)客流有减少,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地铁的开通,将适当调整公交线路走向,对公交与地铁重复较多路段适当调改,7月底前将新增或调整10条地铁接驳线路、调整或取消8条地铁竞争线路,提高公交与地铁相互协作效率。
为了给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提供接驳条件,深圳今年将新建15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打造自行车慢行系统,并选取全市11个地铁站点规划建设自行车停放场,建立连廊雨棚等自行车通行设施,方便私家自行车停靠和轨道接驳。
影响:
地铁接驳线路公交客流涨
与地铁存在竞争关系的公交客流减少形成对比的是,与地铁换乘比较便利的公交线路客流则出现了大幅上涨。据介绍, 在地铁成网初期深圳便启动了接驳方案,同步规划实施了130条公交接驳线路,全市589条既有线路均可在100米范围内实现与轨道站点的接驳。“在轨道交通客运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常规公交客运量不但没下降,而且略有增长,目前公交约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67%,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据统计,目前轨道出行量(进出站客流)为142.3万人次/日,轨道间换乘量为60.4万人次/日,轨道与公交换乘客流量40.7万人次/日(其中轨道换乘公交为20.9万人次/日,公交换乘地铁为19.8万人次/日),占轨道出行总量的28.6%,较去年下半年增长5%。
活动预告
首张日票今日揭面纱
今日9时30分,由市轨道办主办、深圳地铁集团承办的绿色出行,地铁先行’深圳地铁二期全网运营服务周年活动”将在会展中心站举行。活动当天,可不限次数搭乘深圳地铁的首张日票将亮相,并抽取一位幸运者获此日票。
自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顺利开通,地铁从此走入了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去年6月28日,伴随着深圳地铁二期工程的开通试运营,深圳地铁正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记者了解到,一年来,深圳地铁全网的客流量呈现出上升趋势,目前5条地铁线路日均常态化客流超过200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量达到289万人次左右,深圳地铁网络化效应得到充分体现。
今日,市轨道办、深圳地铁集团、香港地铁深圳公司有关负责人将响应深圳“绿色出行”活动,分别走入罗宝线会展中心站、蛇口线华强路站、环中线深圳北站、龙岗线老街站、龙华线少年宫站和列车车厢,倾听乘客意见和建议。同时,征求市民关于拟定今后每年6月28日为“深圳地铁乘客节”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