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宁波轨道交通建设,从2009年5月动工以来,倍受广大市民关注,目前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宁波交通轨道目前6条线网总长达250公里,预期设置200多个地铁站。由此可见,宁波轨道交通地铁站将是今后宁波城市第二大渠道人群流通、聚散的空间。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地下人流空间,可以营造一方优美畅快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营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要强化城市文化和精神。根据市党代会提出的把宁波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宁波轨道交通建设,是体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区位。如何创新突破,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大力展示宁波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与亮丽的现代文明,是当前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必须提前介入的重要课题。
轨道交通地铁站的总体文化创意
宁波轨道交通网是今后城区第二大人群流通空间,尤其是地铁站,它具有城市地面流通空间不能替代的特性:第一,流动人群视野相对集中,即不同于地面受外界景物的多重干扰。第二,空间设置结构基本划一,即以上下车人群流通的功能为主,属于半封闭型的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宁波轨道交通地铁站的环境主体功能,应以展示宁波城市文化,宣传宁波城市精神,彰显宁波城市魅力为主。从而来突显其在全国城市同类轨道交通中独特的环境设计理念和鲜明的地域个性,并将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以明显区别于如香港等城市地铁站浓重的商业气味,也不同于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莫斯科等地铁站单纯的油画艺术风格。
宁波轨道交通地铁站环境的文化设计应以宁波城市的地域文化和主体精神为重点。总体分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类别,现略举如下。
一、历史文化方面
1、物质文化,如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天童、阿育王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南宋石刻艺术文化等。
2、非物质文化,如梁祝爱情文化,弥勒和谐文化,海洋渔文化等民间文学;朱金漆木雕、骨木嵌镶、竹木根雕、金银彩绣等民间工艺;龙舞、马灯、甬剧、姚剧等民间艺术,宁波汤圆、年糕、甬菜等饮食文化以及一年四季的丰富的民俗风情。
3、浙东学术文化,以王阳明、黄宗羲、全祖望、万斯同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史学家等。
4、典籍文化,如王应麟的《三字经》、汪洙的《神童诗》、高则诚的《琵琶记》、还有虞世南、吴文英、方孝孺、张苍水、姚燮等各类名贤文化。
5、古镇、古村落文化,如慈城古县城、宁海前童镇、鄞州走马塘村、镇海郑氏十八房等。
6、名言文化,历代名人评宁波,如孙中山论宁波港,邓小平谈宁波帮,李白、王安石、范仲淹等古诗词赞宁波风光。
二、现代文明方面
1、文化艺术:如潘天寿、陈之佛国画艺术,沙孟海、朱复戡等的书法艺术,周信芳、杨春霞等的京剧表演艺术、袁牧之、应云卫、王丹凤等的电影表演艺术,马友友大提琴演奏艺术等。
2、科技精英:102位宁波籍两院院士如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陈中伟等,以及一批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3、宁波商帮: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一大批宁波商界精英。
4、经济社会建设:东方大港北仑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的中国驰名品牌等。
5、新农村建设:奉化滕头村、鄞州湾底村、余姚小路下村等。
总之,要选取国内外有影响的,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具有视觉魅力的宁波经济文化中的名景、名贤、名品来作为表现对象。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宁波文化,宣传宁波精神,以轨道交通网的地铁站空间,铸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美好城市形象。
轨道地铁站空间的文化布局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已规划确定为“三主”、“三辅”6条线路。其中“三主”为:1号线,东起北仑港,西至甬西高桥及河姆渡附近;2号线,东起镇海,西至鄞州古林;3号线,南起鄞州姜山,北至镇海澥浦。“三辅”为:4号线,南起东钱湖,北至江北慈城;5号线,西起机场北区,在鄞州下应转折,北至镇海骆驼;6号线,东起北仑小港,西至鄞州集士港。
从上述线网走向可以看到整个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了宁波的老三区:江东、海曙、江北,新三区:镇海、北仑、鄞州。属于宁波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由此,我们联想到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调查考察发现,现有“三主”、“三辅”6条轨道交通线网覆盖的区域内有很多地铁站是处在宁波城市文化和经济的重要节点上;二是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和现代化交通的远景发展规划设想,宁波的轨道交通的部分线网将来可能会延伸到周边的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各县市。因此,地铁站的文化空间布局要考虑三个结合:
1、区位指向与文化内容设置相结合
区位指向是轨道交通地铁站的主要功能,除了站名要相对明确指明区域位置外,文化空间的内容布局也可以相对贴近所在地域的文化内涵。如4号线慈城站就可以设置千年古县城慈城和慈孝文化的内容;经过鄞州中心区院士雕塑园附近站,可以设置介绍宁波籍两院院士内容。如2号线镇海站,可以设置介绍宁波商帮的内容,因为当地有宁波帮博物馆。1号线西门口站,靠近天一阁藏书楼,可设置天一阁藏书文化内容,至高桥站梁祝文化园,可设置梁祝文化内容。等等。这样布局设置,既增强地铁站的区位指向,又营造了地铁站空间的文化气氛。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轨道交通各网线地铁站,可以经过精心策划,形成内在有机联系的文化布局。如当前建设最早、以后竣工也早的1号主线,整体可以形成一条从七千年河姆渡史前文化到北仑港现代化港口文明的较系统的宁波文脉格局。从西到东沿途分别为:河姆渡文化梁祝文化天一阁藏书文化鼓楼古城文化三江口外滩文化庆安妈祖文化、航海文化现代文明东部新城东方大港北仑港等。将宁波文化脉络比较合理地贯穿在1号主线上去。其他几条线站,都可以将宁波各类文化有条理地安排布局,6条线的各个布局又可以整体系统地反映宁波文化和宁波精神。
3、整体布局与点线相结合
地铁站是轨道交通停靠点,各条线的地铁站不一定每个站都有相关地域的文化,而宁波城市文化的也不一定与特定地铁站地域都有相关联的内容。但这样反而可以给轨道交通整体文化空间布局设计带来了灵活性。即将没有特定文化表述的地铁站,精心安排能与该轨道线相联接的文化系列内容,如一批文化遗产,一些名人文化等可形成分支系统,分类有序地分布在主、辅线上。对宁波城市文化整体表述起到互补互联作用。
通过“三个结合”,会使“三主”、“三辅”200多个地铁站每一个都具有个性化的文化表述,通过这样众多的个性文化来系统全面地反映宁波文化共性,从而大力张扬优秀的宁波城市精神。
轨道地铁站艺术形式的文化策划
1、要全面反映宁波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地铁站这样一个特定空间,应该创新形式和载体。宁波城市本身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积淀,因此,宁波城市丰厚的文化内容决定了地铁站空间必须要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同时,多样化的宁波城市文化必定需要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况且今天的时代正是有条件可以运用优秀的传统艺术与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来综合表现。至于哪些用优秀传统艺术,哪些用高新技术,要根据各种文化的具体内容来设计,如表达历史场景,名贤、传统的表演艺术,可以采用浮雕、绘画艺术等形式;表现名胜、现代文明成果,可以用多媒体影像、摄影艺术等形式;表达名言、古诗词的,可以用书法篆刻艺术等等。
2、在地铁站表述文化内涵时,表达的形式一定要符合这个人群流通、聚散的特定功能场所的特性。地铁站的文化空间不同于博物馆,它的人群流通特点是短暂、快速的状态,所以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要求简洁明了,设置目标重点放在视觉冲击力,感觉震撼力。要求画面清晰、明朗,直观性强,思考性单纯。观后的感受要达到自豪、自信、幸福、温馨、畅快。给人以一刹那的美好享受,而久久的回味无穷。
3、宁波地下轨道交通作为全新的城市空间,在全面系统表现宁波城市文化为主体的同时,也不排除适度的广告设置,但这些广告应该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我认为优先进入三类广告:第一类是宁波城市文明等公益性广告,与地铁站设置弘扬宁波精神主体相协调;第二类是重要的宁波文化旅游类广告,与地铁站宁波文化的展示环境相呼应,同时能发挥良好的市场商业效应,积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类是社会信誉度很高的著名品牌,这些品牌既象征着宁波经济的荣耀,也能体现宁波城市和商贸的诚信,又充分发挥商业广告的效应,并能保持整体轨道交通空间环境的高品位。
总之,我们期盼宁波未来的轨道交通200多个地铁站环境空间,成为集思想熏陶、精神激励、艺术欣赏为一体的文化空间,成为弘扬宁波精神和宁波城市文化的良好载体,成为宣传宁波、激励宁波人,影响新宁波人的重要场所,成为当前建设宁波文化强市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在这里,真正实现宁波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而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视野中十分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