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昨天,记者从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受温州市规划局委托,该院和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编制的《2011年度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报告》(简本,以下简称《报告》)已于近日发布。
《报告》对鹿城、龙湾、瓯海的7个社区、9个村,共计615户居民,其中6周岁以上人口1983人展开调查。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市区超过60%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六成以上受调查市民认为应当控制小汽车的发展。和往年相比,市民对公交满意度有所下降;交通拥堵程度有所加剧;平均车速有所下降。2011年市区停车位的满足率只有46.65%。
六成居民认为应控制小汽车发展
《报告》称,2011年市区以个人名义登记的私家车总数是270924辆,比前年底增加了36417辆,平均每月新增私家车3035辆,每天新增101辆。
按照2011年市区户籍人口居民总户数438832户计算,去年市区私家车普及家庭已超过60%,普及程度处于国内城市前列。
调查同时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调查居民认为应当控制小汽车的发展。《报告》认为:“居民对于发展私家车的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认识到小汽车过快发展会导致一系列交通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自身购车及用车的意愿非常强烈。”
公交满意度不足七成
调查显示,2011年受调查居民的人均日出行次数是2.57次。出行时间分布呈明显的早晚双峰型,7:00~9:00之间的居民出行总量约占全天的37.43%。
受调查的居民对公交服务满意的占67.48%,不满意的占32.52%。与前一年相比,满意度有所降低。认为公交车不准点、票价偏高、车内拥挤、服务态度差的居民,所占比重较去年有所增加。
超过四分之三的居民认为公交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公交优先。
95%以上的居民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愿非常强烈。
非高峰时段车速为20.4公里/小时
工作人员选取市区67个重要路段进行了机动车交通量观测,发现2011年市区交通拥堵程度比往年有所加剧,交通拥堵范围和时间比往年有所扩大。
工作人员对市区主要道路进行车速调查,调查的道路总长度(双向)约为300公里,基本覆盖了市区主要道路。调查发现,2011年市区主要道路早高峰、早平峰和晚高峰的机动车平均行程车速分别是18.9公里/小时、20.4公里/小时、15.6公里/小时。与前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2公里/小时、2.8公里/小时、0.4公里/小时。
非高峰的平峰时段平均车速为何仅为20.4公里/小时?对此,规划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这是实际的平均运行速度,将等待红绿灯、避让行人、路阻等延误时间计算在内。如不计延误时间,早平峰的车辆平均车速为26.8公里/小时。
晚高峰,行驶1公里延误77秒
那么,按照市区的交通环境,车辆每行驶一公里,在路面停留的时间平均是多少呢?
《报告》也给出了答案:市区主要道路早高峰、早平峰和晚高峰的平均车公里延误分别是55.5秒/公里、42.3秒/公里、77.7秒/公里。
《报告》显示,车辆延误时间以等待红绿灯为主,其次是支路、出入口交汇延误。《报告》认为:“交通设施在逐年增加,对市区交通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交通设施仍然不够完善,是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因素之一。”
停车位满足率只有46.65%
2011年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是749.9公里,总面积是20.51平方公里。由此计算,市区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的人均道路面积为6.2平方米。市区车均道路面积(不含摩托车)为58.6平方米,不及一个羽毛球场面积(羽毛球单打标准场地为69平方米)。
同时,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报告》称,2011年市区停车位的满足率只有46.65%,而合理的停车泊位供需比为1.15。《报告》认为:“目前市区的停车管理和收费仍然不规范,路内路外停车收费未能体现差异化原则,同时停车收费区域差别化也没有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