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要想解决停车难,就要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要想减轻人们对汽车的依赖,就要发展对公众具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全力打通公交出行的绿色渠道。”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蔡志理这样认为。
蔡志理认为,停车难的直接原因,是迅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与现有停车位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是一种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
但是,车辆多不是停车难的根源,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过去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对停车问题重视不够,导致建成区内停车设施先天不足。当时在建设过程中又没有预留用地,现在也就难以扩大停车泊位的供应规模。
这种供需矛盾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建设规划的滞后性。但是,我们不应该以问责的姿态看待原有的规划,重要的是要在今后的规划中,将停车位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储备足够的预留用地,满足日后可能的扩建需求。
“擅自挪用停车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单位本位主义,只为自己或所在的小团体利益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蔡志理说。
按照国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都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一些单位为了追逐利益,违规将停车场改为商业用途,增加了停车难度。这种行为,首先是狭隘的,只顾个人利益,忽视公众利益;其次是短视的,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一些地处繁华地段的商家,擅自将地下停车场改成卖场,看似获得了一些收益,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商场周围没有车位,市民总是转好几圈都找不到个停车的地方,以后他还会经常来吗?
蔡志理认为,提高停车收费,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供需矛盾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奏效的前提是,现有的停车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否则,不宜过早使用价格调节这一手段。目前,济南市现有的停车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例如,一些单位或商场的停车场白天忙碌夜间空闲,一些小区停车场则是夜间忙碌白天空闲,如果能实现科学管理、错时开放,将对解决停车位供需矛盾大有裨益。
蔡志理认为,停车难问题,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市政府主导,规划、城建、交警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投入,需要时间。
首先,科学管理现有停车资源,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其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资源,加大停车场的建设力度。第三,打通绿色出行渠道,倡导公交优先。同时,社会公众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行理念和出行行为,树立合理的用车理念,选择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