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驾驶”是指了解自身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防御性驾驶拥有“五大”原则:预估风险、放眼远方、视野环回、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一、预估风险
1时刻保持合适的驾驶空间
驾驶过程中,应与前方:确保15秒视力引导时间和4秒跟车距离;左右:适时调整车速、变道,避免“凑堆”;后方:鼓励与紧随的车辆拉开距离;路口停车:第一位时离停车线半车(3~4米)距离;中间或后面离前车一车(6~8米)距离;绿灯起动:比其他车慢2秒。
2时刻注意路况信息
驾驶时要“想得多”,例如:看到路边的小孩,要考虑他突然窜到路中间的可能性;看到老人,要考虑他突发疾病倒地的可能性;注意各种突发状况,预先做好应对下一步状况的心理准备。
3预防倒车的碰撞
倒车前要三思,倒车是一定要反复、再三确认车后状况,还必须控制车速。后视镜不是万能, 后视镜存在盲区,可以利用倒车影像协助,必要时由他人协助倒车或下车确认安全后方可倒车。
二、放眼远方
1“把眼光放远点考虑”
技巧一:眼向高处看,“坐得高”不等于“看得远”,看得高才能看得远;
技巧二:应用雷达的工作原理;
技巧三:对左右两侧的计划区,应该使用边缘视觉;
技巧四:学会忽略较为次要或不重要的一侧;
技巧五: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
2路见不平,小心慢行
积水、沙石坑、道路凹陷等等情况经常无预警的出现。突如其来的顛簸,极易造成乘客摔倒,从而引发客伤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时刻远望道路情况,提前措施,小心慢速通过。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