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吴万成遂缘巴士主理人
随着广州市22路公交车从2011年5月27日停运后就引起很多人关注,至今已有12年,各种惋惜、留恋、怀旧、寄语等等的文章都能在网上看到,网友表达了对22路线的不舍之情。
巴迷集体缅怀22路未班车
22路运营线路是从“广卫路”至“工学院”的,从50年代初就开进广州五山地区,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当年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还有省农科院和还有一所广州市四十七中学(他是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当年首个获得入读大学最多人数的学校)等单位和周边居民服务整整有70年之长。
该图片为当年22路途经华师学院后门至华工大门口的路段
22路线是当年唯一开往市区的公交车,乘载过千万个学子、教师和居民,在这里读过书的人谁没有坐过22路呢,就连当年华工学生现中国经济专家成思危、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TCL电器集团董事长李东升、世乒赛女单冠军列刘诗雯广东省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以及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教授卢永根等人也是22路公交车的常客。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在这里的乘车人特别多,因此各院校团委就组织青年团员到工学院总站,义务维持上车秩序。所以22路公交车不仅仅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乘载多少学子们读书增长知识、实现梦想必经之路。
22路承载了芸芸学子的梦想
22路公交线今天虽然停运,但它停不了曾经坐过22路公交车人们对它的喜爱,有着美好的回忆,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坐过的车,走过的路,你就会有一份岁月中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共鸣。
对于22路公交车,我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感受,因为我是华农大员工子弟,60年代出生的我从小“出广州”就要坐22路车。“出广州”这一词对于当地老街坊看似奢侈的称呼,已成为五山人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大人们要筹划好几天,小孩子高兴几天穿上新衣服才出门,小时候感觉从华农走到华工22路总站路程非常远,要半个小时,总站是在华工门口前南则,对面是一个某部队驻地(现已是一些商店)。
>华工总站车辆一开出就要下斜坡过牌坊,然后就要跨过广九铁路,再经过农科所、华师后门、岗顶、石牌桥、冼村、天河、杨基村、梅花村、东山口、中山医、烈士陵园、农讲所、中山五路、广卫路总站,回程经财厅前的北京路再转到中山四路按原线路回来行走。当时票价是按站数收费,从华工总站始发到岗顶为四分钱;石牌桥、冼村、天河(空军医院)、杨箕七分钱;梅花村、东山口、大东门九分钱;公园前(北京路口)、广卫路总站一角一分钱。
为找份工作,我在七八届高考“落榜”后,就选择了入读广州市交通运输学校,而这一选择就注定我一生与公共交通结下不解之缘,真没有想到以前22路公交车为我服务,现变成我代表22路公交为乘客服务。因而从1979年4月我被学校先安排到22路线当一名实习乘务员,开始了我四十年为公交服务的生涯。乘务员工作广州俗话叫“蛇仔”,是驾驶员助手的意思,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他们一早要回车场取车票,清洁车辆,还要协助司机检查车辆、加机油加水和打轮胎等工作。乘务员要做到“四勤四站立”,即手勤(多售票)、脚勤(多走动)、口勤(多宣传)、眼勤(多看有谁需要帮助);售票时(方便乘客买票)、报站时(表示对乘客尊重)、转弯时(要提醒车外行人注意安全)、靠站时(要提醒上下车乘客要注意安全)都要起身站立,其他时间可以坐在工作座位上。
当年乘务员售票时一般左手抓票夹钱,右手撕票递给乘客,多数时间泥鳅般自如地游走于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的车厢里,谁想逃票很难躲过乘务员的金睛火眼。为防止有假票和乘务员贪污票款,以及乘客坐过分段站,于是每张票都印有很多数字和字母,乘务员会根据购买票款多少在车票上的数字做个记号,就会知道你应到那个站下车,过站就要补票。每一个单程结束都要在乘务员记录单上进行填写,以便公交稽查人员检查。所以会时常看到乘务员手拿票钱在车厢内走来走去,不断敦促乘客买票,一靠站就要报站提醒乘客做上下车准备,并手拿小红旗伸出窗外,未有配备小旗时就用手拍打车身,提醒行人单车注意安全。
三个月乘务员工作让我第一次接触社会,第一次接触公交车服务,第一次体会到公交车虽小,但它却是一个社会小窗口,人生百态都有可能在此发生,如飞车霸位坐,坐车不讲卫生,争吵打架,逃票坐霸王车等不明文现象。但也有好的一面,经常看到有乘客会主动向“老弱病残孕妇小孩”让座,见义勇为抓小偷,拾金不昧,自觉排队上车等文明新风尚。
1981年1月我考取驾照,有幸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由于家住华农,单位领导的关心,就近分配让我到22路线当驾驶员,这是我第一份领工资的工作。能在22路线驾驶公交车,你的技术一定要过硬,当年所驾驶的车型为广州客车厂的GZ642型,车长8.7米,底盘发动机是用解放牌CA10货车加客车厢组装的,没有空调,所有车窗都可以打开,由于发动机在驾驶室右则,整个驾驶室温度很高挺热的,因此车头挡风玻璃左右都是采用上边大玻璃加下边小气窗,在广州的夏天,司机打开气窗或者大玻璃,这样开车就是天然的空调特别爽。
公交车营运时间,从早上出车到晚上收车有20多个小时,司机乘务员每天工作一般分早晚两班(上午和下午班),我们称为甲乙两班,每月十五号就轮转一次。当年22路公交车晚上都停在旧天河机场一个停车场内,地理位置就是现在的天河城购物中心。
天河发展历程公交人的日常
公交人每天都是起早摸黑,天还未亮公交车陆续就开出车场到达各线路的始发总站,公交人通常四五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出家门了,一望无际的效区田野,零零散散的灯火,迎面扑来的清晨野草芬芳。晚上又随着万家灯火的亮起,从繁华市井兜着晚风狂野般一路奔驰回到幽静的停放点,公交人到家往往是子夜时分了。
由于当年车辆配置低、技术低下,各种操作没有机械辅助,完全靠人力,车轮不动起来方向是打不动的,司机身材如果矮小一点,往往屁股要离开座椅才能打得动方向。当年,车质车况也不如人意,公交车在路上发生故障抛锚是经常有的事,特别是雨夏季,一会油电路故障、一会刹车故障;今天“漏风”明天“水滚”“冲床”,好在学了一些维修技术,应付一般故障,临场发挥一下还是可以的。
开车两年后就换开14.4米长的半挂式通道车,这些通道车开起来感觉挺爽的,转弯打方向时要比起开单卡车多预留点位置,这样后桥才能通过物障。当年工学院至冼村的道路较为狭窄,双向车道的路面只有6米宽,两旁都是笔直的马尾松树,22路车只能帖着树边行走,车速快点就象开“过山车”一样左右摇晃上下波动,两边的树和稻田也就闪闪而过,特别是当过铁路闸口时特别颠簸,很容易把最后一排五人座的乘客抛起,这也逗乐其他乘客,跟现今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在过去流行一句话,广州有“三宝”:司机、医生、猪肉佬。这就是说当年你能认识这三种人,你的生活就不会愁。所以当年我们开公交车司机也“吃香”,因为坐公交车的人实在太多,一到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总站以及沿途大站都是人头涌涌,车进站还没停下,有的乘客就会飞车抓住车门等门一开就进去霸个坐位,生怕坐不了车,所以认识我们的乘客都可以在驾驶室门提前上车找到一个好位子坐,甚至因熟人可“免票坐车”。
在22路期间我还在总站里做过车辆专职修理工,这是公司为了方便车辆有小故障时可以帮其进行维修,减少回车场维修时间,这也是提高公交服务和保障行车安全的需要。
公交人的生活是枯燥且单一的,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总有一群人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这个情况的影响下,线路有很多公交驾驶员和乘务员因工作结缘,并缔造了很多的“巴士良缘”,在我们行内俗称“夫妻车”,他们用爱支撑“小家”,用责任守护“大家”。
1986年我离开22路线走上新的管理工作岗位。随着公交服务提升,华工公交总站先后分别增加华工至动物园辅线,华工至岑村班车,华工至火车站专线车等线路。无人售票实现乘客“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推动文明乘车秩序的好转,也标志公共交通改革发展正式开始。
而在1993年8月公交空调车的投入营运也将公交服务再一次提升。随后地铁的发展,公交车已不是城市交通主力军,五山有了地铁,天河有了BRT公交专用道,多条公交线路进入华景新城和岑村,因此22路线也为城市发展让路,总站搬离原地100米重新建站,每天坐22路公交车乘客越来越少,但进出华工华农大学和五山地区人却有增无减,这就是历史的发展进步,交通出行选择性太多了,在某些管理部门认为22路公交车历史任务已完成了,线路可以停运了。但22路是经典的,它的历史性贡献是永恒的,是我们这些老乘客和老员工一个青春的记忆。
22路公交车令人怀念更多的是它沿途的沧海桑田,是最早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它的车窗犹如一孔神秘莫测万花筒,稍稍一转魔幻般的变出人类最伟大的工程“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城购物中心、天河珠江新城CBD中央商务区”,这里有最恢宏的城市、有最壮丽的图景、有最优秀的院校。只有22路这只幽灵在孤零零的荒野上行驶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才能有资历评判这从天而降的一切,才能有资格获得它应得的名星车品牌。我们都在感慨,公交车因是公共事业,承担着较多的社会福利性和责任,靠财政补贴经营是理所当然的,很多公交线路同22路线一样都存在亏损,为什么偏要将其停运?为什么不把22路留下经营好,让广大新旧学子、新老乘客、新老员工有一个历史的传承,与22路共融!无奈,城市的发展进步,22路线成为了人们的回忆。
为怀念22路,华工有帮学子专门在华工校门口的五山科技广场开设了一个“22Cafe”,在装饰布置上引入公交元素,墙壁书架和吧台的条状木条都是来自华工图书馆楼梯扶手拆卸后的面板,让更多人通过“22Cafe”成为22路的传承,对它是缅怀,对它是敬重的。
对22路的怀念不只有“22Cafe”,在广州越秀区粤溪北路有一个以巴士迷为团体所建造的活动场所“22遂缘巴士站”更能体现公交文化,更是一帮22路线老员工与巴士迷交流聚会的场所。
图片为巴士迷活动中心和中心举办活动照片
进入“22遂缘巴士站”就能看到一个公交车驾驶室造型,两个公交机械人树立在驾驶室里,后面屏风是用公交车门与传统横梁装饰而成,头顶是用轮胎穿麻绳做吊灯,右边是一个双层巴造型,左边舞台有个活动怀旧城区公交背景墙,两则图片展示广州公交发展史,整个装饰都采用公交车旧零部件而成,充满公交元素。

遂缘巴士站怀旧创意产品
庭院外还有几台改造过创意巴士和一台80年代的通道车,从这里让你处处看到有公交历史,感受到有公交情怀。在这里体现公交到旧与新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人工与智能创新的发展,“22遂缘巴士站”将与你成为22路的传承者。
上图为22遂缘巴士站巴迷打卡点
来源: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