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省内
【广州】他把公交课堂开进校园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22-08-03 09:14:28.627 阅读:415次

开栏语

广州公交文脉

一条条公交线路,交织了城市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的血脉。广州公交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呈现,是一部融合了不同年代百姓故事的“民生字典”,诉说着城市的变迁,见证了广州的发展,承载着广州人的文化记忆。


羊城晚报《广州公交文脉》系列报道拟以20个关键词,梳理广州公交发展和城市文化变迁的历程。

本期关键词:【他们的公交故事】

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在日常中成为乘客与乘客、乘客与车长的共存空间。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有人遇见爱情,美满幸福;有人年少结缘,坚守数载;有人挥洒青春,奋勇向前;有人至诚守护,扎根一生。他们的公交故事,诉说着他们的公交情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严艺文 马思泳 实习生 谢绮琪

当与晓明谈起广州公交时,他的眼中总闪烁着光芒。从小特别关注广州公交,与电车结缘数十载,见证着广州公交的发展历程,晓明的人生有众多篇章与广州电车分不开。


作为广州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多年来,晓明把对电车的兴趣延伸到校园中,在他的带领下,一堂堂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公交课堂开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们走进电车世界,了解公交的运作规律和背后的文化。“在实践中让学生(乘客)与车长换位思考,原来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也可以坦诚相待。”晓明如是说道。

公交课堂开进校园 受访方供图


电车路线沿途的路犹在

出生于广州,成长在广州,1981年出生的晓明早已与广州电车结下深厚的缘分。那段读书时期的公交印记,依然留存在晓明的记忆深处。


“小时候,因叔叔家住大沙头,我经常坐104路车(原电车4路),车中间的铰接盘位置就是我的心水位置。”晓明记得,小时候坐电车会经常出“意外”,车行驶在半路,但偶尔会遇到发动机跳闸。“司机一踩油门,突然发出‘啪’的一声,就像家里跳闸的情况,人和椅子都会颤抖一下,有时候还能看见火花喷溅,但司机们都很淡定,可能司空见惯了。”没有社交网络、游戏机,在晓明的成长年代里,每次坐电车出行,观察车里车外的一物一景已经是童年成长的宝贵乐趣。


如果说晓明在少儿时期对电车充满好奇新鲜感,那么在大学时期,他对电车则饱含成长的记忆。晓明本科就读于广州大学英语专业,因为家距离学校较近,经常在大学时期“走读”。晓明深情地说:“从桂花岗至迎宾馆,上学放学都坐101路车,我四年的大学时光与101路车不经意间结下深厚缘分。”


101路是广州有代表性的无轨电车线路之一,伴随了晓明四年的大学生涯。时光匆匆而过,在大学毕业前,晓明依旧乘坐101路车回家,线路一样,但心境不同,他甚至想多等几辆再上车。“走出校门,步行至天桥,再走到公交车站,放慢脚步,我走在天桥看着车来车往的公交车,它们依旧正常运营,但我可能是最后一次坐101路车放学回家了。”


在晓明心中,101路车有着独特的意义和记忆,他以“机场路101海印桥”微信昵称怀念101路车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我们在长大,车型在不断变化,但线路和风景犹在。”

于实践中探寻公交世界

从2013年开始,晓明在本职教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多次开展《广州电车广州情》课程,引领学生走进公交世界。谈到开设课程的初衷,晓明颇有想法:“虽然很多学生平日经常乘坐公交车,但对于公交的运作和文化并不清楚,我想带领他们了解公交背后的故事。

”晓明的学生们在公交车站实地调研 受访方供图

位于广州博物馆镇海楼的“古董电车”于1987年投入营运,作为广州市最后一辆公交大通道电车,1998年,当时的广州市电车公司将其捐赠广州博物馆。“广州电车有百年历史,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会安排两三节课带领他们去广州博物馆看看‘古董电车’,感性地认识电车发展历程。”



收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古董电车”是铰接式无轨电车,因两节车厢之间用转盘连接,被称为“大通道”电车。在实地学习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前后观察,晓明也借此机会告诉学生,当大通道电车转弯时,中间的转盘也会跟着转,电车行驶中,两条“辫子”(电路连接线)有时会掉落,司机要到车尾把“辫子”重新连接到电线上,这样才能恢复通行。“在实践中融入公交知识,孩子们能理解得更快。”晓明说。


除了实地参观,晓明还为课程量身设计了考察和调研。“公交的发班规律是根据什么制定的?为什么有时候等车会很久?学生们在调研中会慢慢有所发现。”晓明说,在调研课程上,学生们自行选择一条线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录车辆到站的间距,观察车上客流的多少,总结线路是否热门等。


调研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晓明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学生在测量104路的客流量时,询问司机为什么104路的首班车时间是5时45分,而一般的首班车时间是6时。“学生在与司机的交流中了解到,前往海印桥总站的104路早15分钟发车,是为了当时大沙头码头的交通集散。这就是一个提出疑问、收获知识的过程。”(应采访对象要求,“晓明”为化名)


《广州公交文脉》策划报道为原创内容,版权归羊城晚报社所有。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