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晚报
非居住区公共停车场 收费将大幅提高

非居住区公共停车场停车费用将大涨。(资料图)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易红梅 井冈山大学实习生 李亚婷) 昨天上午,市交通运输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深圳市首部《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路边停车收费、中心城区停车场收费提高标准以及道路拥堵费征收等问题,主持昨天新闻发布会的市交委副主任于宝明均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他只是透露,非居住区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提高的幅度将会比较大。 拥挤地段重点调控 在《白皮书》征求意见期间,中心城区的停车费征收标准就备受社会大众关注。目前,深圳停车收费按照三类停车区域的标准划分,即住宅类、社会公共类、临时类等三个类型。收费时段按照高峰期(8:00~20:00)与非高峰期(20:00~8:00)收费。其中,收费最高的是一类地区的临时类停车场,每小时的收费为15元。 昨天公布的《白皮书》提出,缓解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在高峰时段的道路交通压力,以调整停车收费为主要抓手,利用设多种、综合手段加强对机动车使用的引导,按照分区分时差别化原则科学调控交通出行需求。国内外经验证明,通过经济杠杆,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是最好的需求调控策略之一,其中停车供应与收费的调整来调控小汽车过度使用,是国内外通用的方法,实践效果好。目前我市的停车收费与上海、广州相比偏低。目前深圳需要进行新一轮停车发展政策的调整,按照差异化原则,包括调整停车分区及配建标准,然后研究居住区以外公共停车场的收费标准调整需要。政府投资建设的停车场、占用市政用地的临时停车场和路内停车的收入上缴财政,纳入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于宝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特别拥挤地区为调控的重要地段,调控也有很多方法,但具体将收费标准调到多高尚在研究当中,总的原则是控制深圳小汽车过快增长、缓解交通拥堵,即停车收费标准与拥堵状态和车辆增长状态相关,他说:“提高的幅度将会比较大。” 公车停车费规则笼统 在《白皮书》公示之初,其中所涉及的公务车停车费定额管理问题曾被市民质疑,不少人担心可能产生定额虚高、变相成为公务员新增福利、影响公务用车效率。 记者发现,此次经过修订公布的《白皮书》对公务车没有太多笔墨,只是笼统地说:“加强公务车停车费用管理。”至于公车停驶,则将制定制度化公车停驶管理办法。制定各单位公车停驶比例并严格执行,将实际停驶情况与单位及个人考核挂钩。 私家车方面,前不久,深圳市交警局对外公布了一系列鼓励私家车停驶的措施,并明确对于年停驶30天以上的驾驶员将给予停车费与保险等奖励。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于宝明曾向记者表示,没有提出限制小汽车车牌等限制购车的措施,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深圳市相比起一些老城市,交通基础较好,城市规划较合理。因此白皮书没有提出限购小汽车,限制外地车等措施,而是提出用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的方式。昨天,他仍表示,奖励只是用经济手段调节小汽车用量,引导市民放弃小汽车,多选择公共交通,自愿停驶小汽车。 将建自行车租赁系统 自轨道二期投入使用之后,如何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备受各方关注,对于深圳构筑慢行系统,《白皮书》也给出了系列措施。根据规划,深圳将加快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投资和运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在全市主要大型居住点、公建点、旅游区、轨道公交站点推行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采用深圳通卡联网收费。 昨天,针对有媒体反映深圳龙岗、盐田和南山各区都是各成体系由不同公司经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不方便市民通借通还。于宝明表示,深圳亚热带气候条件决定了自行车只能成为短途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使得公共自行车租赁也具备局部性、社区性、补充性的特点,不同的经营主体使得经营模式更为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