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要想车速更快 只能多些换乘
市交委和BRT公司逐一回应市民及专家意见,将根据客流变化实时增加班次
■《广州BRT:太多还是太少?》追踪
针对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执行副总裁卡尔·费近日提出的中山大道BRT仍待改进之处,市交委和BRT运营公司昨日逐一介绍了相关情况。对于诸如“换乘耗时太多、交通线路组织不够合理”等市民、专家批评意见,市交委表示目前的线路设计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结果,大体可以满足乘客出行需要,未来如果客流有变化,会再针对性做微调。
另据记者从市建委了解,BRT沿线各车站加装遮阳篷工程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乘客可免受日晒雨淋之苦。目前也没有将中山大道B R T延长至区庄的计划,因为环市路已经有地铁五号线,再建BRT似无必要。
■回应
换乘让人烦恼?好处惠及每位乘客
中山大道B R T建成后,原有的61条公交线路整合成31条线路,砍掉了30条公交线路,因此被砍掉线路的乘客肯定会要增加换乘次数,比如原来有直达线路的,现在必须在B R T站台换乘。个别线路的乘客需要多换乘一两次,带来的好处是提高了整个中山大道BR T使用效率和车行速度,惠及的是每一位乘客,从全局的角度说,这种调整是值得的。另外,在B R T站台内换乘,和以前相比候车环境也好了许多,不必承受风吹雨淋。由于B R T站台实现免费换乘,市民可以节省出行成本。
目前线路不合理?31条线不多不少
中山大道B R T建成后,原有的61条公交线路整合成31条,这种整合是综合考虑了乘客使用的便捷性和B R T使用效率的结果。如果维持61条公交线路,每条线路几十台公交车整天都挤在中山大道路面行驶,车速肯定快不起来;而如果将这些公交线路砍到只剩下几条,公交是可以快起来了,但是乘客换乘的次数肯定大大增加。
因此,现有的31条线路,以及目前B R T的线网设计,是根据线路客流统计、每个站点客流分布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可较好满足片区内市民出行需求,未来在客流发生较大变化时,会根据需求做有针对性的调整。
“巨无霸车”太少?BRT外路段无法拐弯
目前中山大道BR T内共有36台18米长“巨无霸”公交车,它们全部只在B1线路(从夏茅到体育中心,线路全程都在BR T通道内)运行。由于18米长的公交车一旦驶出BR T专用道,将面临转弯掉头难的问题,因此它目前只限于中山大道B R T通道内,其他公交线路暂时还是使用12米公交车。未来18米长公交车是否增加,要视BR T客流的变化而定。
发车班次不够密?高峰运力已在增加
包括中山大道B R T在内,目前全市各公交线路在高峰时都会视客流情况采取大站快车、空车切入等增加高峰运力的措施,B R T公司也将根据现场客流变化,采取实时动态增加班次的措施,及时疏运乘客。
南都记者魏凯
■观点
卡尔·费(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执行副总裁)
广州主干道都能建BRT
在卡尔·费看来,广州的主干道基本上都存在建B R T的条件。二期最佳的建设路段是现有B R T延伸到环市路直达火车站,并在黄埔大道上修建B R T一直延伸到东风西路,最终共同往北至广花路。此前人们热议的广州大道应在三期工程里面考虑。卡尔·费表示,有了第一条B R T的经验,今后的B R T工程难度会小得多,成网后效益会更大。
不过卡尔·费还是强调,在建设之前还是需要加强和市民的沟通。“当然,在调查民意的时候不能只调查开车的人的观点。你去问10个开车的人,他们都会说不愿意。”(南都记者刘军)
符锌砂(华南理工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主任)
BRT非治堵唯一办法
华南理工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主任符锌砂表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绝对不止BR T一种方法,也没有哪种方法是万能的。缓解某个地区的交通拥堵往往需要多种交通方式综合起作用。
至于在哪条路上建BR T,符锌砂表示需要更细致、更系统的研究。因为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区域也不同。因要考虑某个区域、某条道路上现有的交通设施比如地铁、公交等情况如何、造成拥堵的原因是什么、大家的出行特点是什么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