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高绮桦)首期六条公交骨干线路将于8月15日正式运营。6日,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就建设中心城区公交骨干线网召开媒体通气会,透露该市将于明年年底在中心城区建成“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覆盖禅城、桂城、佛山新城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就业区等主要客流需求点,进一步满足市民公交出行的基本需要。
即日起,市民可以通过市交通局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方式,对线路设计等情况发表意见和建议。
发车间隔为7—8分钟票价不变
为了给市民提供高品质公交服务,构建多层次、高效的公交线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佛山计划于明年年底,在中心城区建成“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形成地面公交骨干线网、支撑线网和接驳线网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三层网络体系。
这20条公交骨干线将通过新增及调整现有公交线路、加密班次等方式开通,计划沿市内中心城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干道,连接禅城、桂城、佛山新城区域,覆盖商业区、居住区、就业区、医院、行政服务中心、对外交通枢纽站等主要客流网点,构成佛山公交线网体系的基本骨架,进一步满足市民公交出行的需求。
具体来说,“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分为骨干层、支撑层以及接驳层。其中骨干层覆盖主要客流;支撑层提高线网的覆盖程度和直达率,满足市民直达需求;接驳层则全面覆盖市民出行需求点,将其送到骨干层及支撑层的公交线路。
“多层次公交线网能有效解决现有公交线路不成体系、辨向性差、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弊端,提升公交运营效率。”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美国3E交通咨询公司创始人表示。
而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布实施”的原则,首期“两横四纵”骨干线网的六条线路将覆盖桂丹路、海八路、季华路、桂澜路、南海大道、文华路、汾江路等市内主要道路。为了配合千灯湖和南海区域的公交服务水平,首期还增设“千灯湖环线”,串联以上线路,为市民提供高密度、便捷的公交服务。
“首期线路计划于8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预计每公里运输效率将从原来的2.4万—2.5万人次上升到3万人次。”佛山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线路将视道路通行条件、财政等情况,投入大、中运量的车辆,发车间隔约为7—8分钟。线路计划维持现有票价,即2元一票制,刷卡七折,1小时内换乘0.7元。
一次换乘可覆盖城市南北向区域
资料显示,近十年来佛山中心城区面积从约100平方公里扩展到约360平方公里,路网和人口越来越密集,居民出行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目前佛山公共交通每天运输约260万人次,相当于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市民对公交出行效率、服务覆盖范围需求不断提高。
作为骨干线网的总设计师,徐康明表示,佛山现有公交线路绕行距离大、市民候车时间长、公交路权无保障,且地铁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在目前未能覆盖全市更大范围的情况下,十分需要寻找一种投资小、见效快、市民受益面广的公共交通方式。
因此他认为,佛山有必要搭建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构建以地面公交为主的服务模式。而“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则与该市道路现状和市民出行情况紧密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划的“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有别于过去线路之间互相独立的情况,采用组合线路的方式,将多条线路结合,方便市民同方向换乘。
“也就是说,两条线路在同一站台交汇,可以实现四个方向的通达。三条线路同台换乘,就可以前往九个方向,大大提高了覆盖面。”徐康明举例说,日后市民在佛山新城或岭南大道沿线出行,虽然只有7条线路通过,但一次换乘后,可以实现49条可到达的线路,几乎覆盖整个城市南北向的区域。
另外,为增强公共交通骨干网络的辨识度,首期线路调整时,将对番号、颜色、站牌实行“三统一”,如骨干线路以G开头,采用识别性强的车身颜色。在站牌设计上,骨干线路将采用与当前绿色站牌不同的颜色,排在线路表首位,站名下方标注路名,以便市民快速了解线路走向。
链接
车身外观和标语
市民可投票投稿
即日起至7月13日,市民可对骨干公交车身外观和两侧标语进行投票或创作。6日,为推动骨干公交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就骨干公交车身外观和两侧标语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市民可对候选车身外观和标语进行投票,也可结合佛山城市、公交特点设计具有独创性的车身外观和创作车身标语,投稿至电子邮箱FSJTKY@163。com,一旦采用将获得奖品。
名词解释
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指采用大容量、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模式,连接城市主要功能区域及居住地,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客流走廊。它可以承担大容量客流,为客运走廊提供快速、准时、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线路。同时,还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呈集约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