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城市私家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城市公共交通行车难、乘坐难、发展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威海的经济发展规模,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对薄弱,也与宜居城市的形象不符。”
受访的威海市政协委员、民盟威海市委副主委周英瑜介绍,此次她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加快威海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公交线路布局亟待优化
周英瑜表示,公共交通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自威海市成立以来,威海的公共交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市政建设部门新建、增扩了多项道路建设工程,极大地完善了市区道路网络。但是由于威海市区面积狭小、人口密集、公共资源紧缺,城市公共交通行车难、乘坐难、发展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对薄弱,与宜居城市的形象不符。
周英瑜针对威海公交曾专门做过调研。她发现,目前威海公交的候车环境,包括公交站点设备的建设、维护跟不上;公交运力不足,导致车辆拥挤,间隔时间长等问题;公交系统从业人员工作辛苦,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致使司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目前,公交线路体系和站点设置相对固定,已经跟不上城市人口流动性趋势的变化。”周英瑜称。市区公交线路的布局亟待优化,目前一些线路的乘客拥挤相当严重,公交线路的设计覆盖面不够广,线路的通达深度不够,不能延伸到一些新建小区和工厂、企业。
树立公交优先的观念
“我们要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打造现代化的宜居城市,保护威海的优美环境,必须长远规划,科学管理,加快威海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步伐。”周英瑜称。与其它城市交通方式相比较,公共交通占用道路空间少,能源消耗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小。如果考虑到上下班的家庭轿车中乘员一般仅限于家庭乘员,甚至一人一车,就更能理解增加市民公交出行率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城市污染的巨大作用。
除了算好环保账,周英瑜还算起了发展公交的经济账。在目前国际油价一路走高的背景下,在市区用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也符合大多数民众的经济利益要求,同时城市公共交通也是对低收入人群出行的基本保障。
周英瑜建议,应牢固树立“公交优先”的思想,优化公交服务,吸引广大市民自觉选择公交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为保护居住环境、减少污染,倡导市民尽量选择乘坐公交出行。同时在驾照考试知识及交通法普及教育中,应加大教育力度,鼓励广大群众,尤其是各类车辆司机,要有“公交优先”的观念。另外还应提高和改善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加快建设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增强公交运行能力,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班次密度和准点率,建立全方位的公交运营体系,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经济安全的公交服务。
公交服务引进新科技手段
周英瑜建议,市区新建小区应该有配套的公交线路建设。优化现有公交线网,合理设置站点,减少步行到站距离及换乘车系数。同时结合客流量疏密变化,动态调控车辆运行班次,增加高峰期的运行车辆,适度调配乘客稀少时段的车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威海可借鉴其它城市的做法,把新的科技手段引进公交服务中。”在站点标示牌上可以设置电子显示板,预报车辆运行情况和到站时间,使乘客及早预知乘坐时间,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公交的贴心服务,增加宜居城市的魅力。在新的发展规划中,还可以把公交线路与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统管布局。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使公交事业惠及更多群众,把公交事业真正做大做强,提高我市城市公共服务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