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协会 - 公交优先 绿色出行
综合治堵一年,深圳拥堵道路里程减少两成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5-03-20 08:58:17.38 阅读:13011次

    目前,城市交通管理与拥堵治理成为大城市共同直面的难题,而深圳2014年的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则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3月19日,深圳市2014年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评估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在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2014年,深圳治堵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深圳公交吸引力在提升、运量创历史新高;深圳中心城区高峰时段运行车速维持平稳,并比2013年底拥堵道路里程减少近20%,轻度拥堵道路里程减少4.1%,中心城区的拥堵片区数量由8个减至4个。
    取得这一治堵成果的背后是深圳提出和实施的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据介绍,2014年深圳提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八大策略,这包括54项措施和2014年实施的十大行动及392个具体项目。这套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包括调控交通需求、公交优先发展、严格交通执法、再造慢行系统、持续交通基建、挖掘节点潜力、智能出行引导、提升交通文明等多方面措施,在深圳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各项行动和项目得以实施,最终实现预期治堵的目标。
    理念转变
    从“治小汽车堵”到“公交治堵”
    2014年5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制定了《深圳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及2014年行动方案》,提出指导未来3到5年以上的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八大策略54项措施和2014年实施的十大行动392个具体项目。
    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与以往的治堵措施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公交治堵,二是设施挖潜,三是综合施策。
    具体而言,2014年深圳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坚决主张“公交治堵”。其中,2014年十大行动与以往“治小汽车堵”的传统模式有所不同,所提出的行动中近60%的项目围绕“治公交堵”开展,这包括:一是公交提速措施,推进新建新彩隧道路中专用道、新增路侧公交专用道、新增公交专用进口道等工程;二是公交扩容措施,推进公交站点改造、新增公交车辆、路内换乘点、新开公交线路、龙华线“4改6”等;三是公交运行瓶颈点打通措施,通过拥堵道路和节点改造改造工程,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四是公交接驳提升措施,改善轨道、公交站点周边人行道、自行车道设施,并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五是公交路权保障措施,推进增配公交专用道电子警察、高清摄像头等。其治堵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治公交堵”行动实现公交系统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公交吸引力、道路运行效率的提高,缓解交通拥堵。
    “城市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以小汽车为核心的道路交通发展越来越不具备条件,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是要靠公共交通,以公交提速和品质的提升吸引人们乘坐公交出行”,该负责人表示。
    2014年,深圳提出并实施“公交提速1.5战略”,即公交全程出行时间(包括站外步行、候车、乘车、换乘等时间)控制在小汽车出行时间的1.5倍以内。目前,深圳市常规公交全程出行时间约为小车出行时间的2.3倍。深圳正通过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提速、完善公交接驳等多种措施为公交提速,欲建立起可与小汽车竞争的公交体系,强化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而未来,“1.5战略”目标若实现,深圳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时间将基本与目前搭乘轨道交通相当。
    综合施策
    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综合治理
    面对交通拥堵治理这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符合中远期发展的策略措施,也需要具体的年度实施行动方案。而2014年深圳治堵以“突出重点、挖潜设施、年内见效”为原则,梳理出205个具有“短平快”特征的工程,实现60处公交设施、15处慢行设施、102条拥堵道路及节点、47个拥堵片区的改造提升。这些“短平快”工程主要通过压缩车道宽度新增进口道、利用路外绿化空间拓宽局部路段或节点、微创改造交叉口(设置左转待行区、潮汐车道、借道左转等)、优化主辅分隔带开口、优化交通组织等土建工程小、操作难度低的改造手段,进一步挖掘既有交通设施、交通组织能力的潜力,达到小投入、大效益、以小见大的目标。
    在深圳的主干道——深南大道与香梅路的交界口,两大客运主通道在这里交汇。改造前,深南大道东行左转进入香梅路的需求较大,而出口则通行能力不足,进而使整个交叉口通行效率受阻。深圳2014年则将香梅路北行出口由2车道扩至3车道,并在深南大道东行进口设置公交专用左转车道,这样交叉口拥堵明显改善。据统计,改造后这一路口交通流量提升14%,西进口左转车辆排队长度则减少50米,总体通行能力提升25%。
    另外,深圳的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还强调多方参与、综合施策。2014年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在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的框架下,由深圳市交委牵头,深圳市公安交警局配合,各区政府、规土委、发改委、城管局等部门协同完成。其治堵行动综合施策汇集“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包括综合治理“公交、行人、自行车、小汽车”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的交通拥堵。
    在这一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的实施下,深圳市2014年交通拥堵程度得到一定缓解。据统计,2014年下半年深圳市公交、轨道吸引力双提升,公交客运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56万人次/日,其中,常规公交客运量止跌返增,在2013年下降3.9%的背景下,2014年同比增长了4.7%。
    与拥堵联系更紧密的车速也维持平稳。据统计,2014年深圳中心城区高峰时段运行车速维持平稳,与2013年相比,2014年深圳全市拥堵(运行指数大于4.0)道路里程,由81公里下降至65公里,下降近20%,轻度拥堵(运行指数3.0至4.0)道路里程由436公里下降到418公里;中心城区拥堵片区数量由8个减至4个。
    深圳市交委表示,作为全国改革创新的示范城市,深圳正在推动交通运输的改革创新。深圳将探索符合深圳实际的特大型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模式,打造与国际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深圳力争在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国、全省交通改革发展破难题、探新路。
    十大行动诠释治堵措施 综合治堵理念深圳领先
    公交治堵
    公交提速欲达到1.5倍小汽车出行时间内
    从“治小汽车堵”的传统模式到主张“公交治堵”,并围绕“治公交堵”为深圳公交提速,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交出行。
    2014年,深圳制定了公交专用网发展策略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不仅建成了新彩通道路中式24小时彩色公交专用道,还优化新增公交专用道83.4公里,使得深圳公交专用道整体规模达到819.8公里。让深圳成为全国公交专用道最长的城市。
    除此之外,2014年深圳还新增4个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港湾化或分设站台改造48对站点,建设2个路内公交换乘点。这使得治堵工程覆盖的深南大道、107国道等7条公交走廊公交运行效率和站台周转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深南大道(华富至红岭段)晚高峰公交运行车速提升约44%;107国道(西乡至北环段)晚高峰公交运行车速提升约4.0%。
    2014年,深圳提出并实施“公交提速1.5战略”,即公交全程出行时间控制在小汽车出行时间的1.5倍以内。未来“1.5战略”目标若实现,深圳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效率将与目前轨道交通的效率相当。
    深圳早晚高峰最拥堵的轨道交通龙华线也通过“4改6”,使得高峰期车厢拥挤度从105%下降到95%。此外,2014年深圳增加公交车辆投入604台,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8条,标准化改造公交站台500座。并新建公共自行车网点103处,投放公共自行车2500辆,使深圳公共自行车数量超过2万辆。这些都使得深圳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设施挖潜
    一年完成205项改造 实现“短平快”治堵
    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深圳一方面大力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则对拥堵点进行改造,试图通过现有设施的改造来提升道路通行的效率,实现“小投入,大成效”。
    在重点设施推进方面,2014年,深圳新彩通道等13条通道完工通车,坂李大道等16条通道和轨道7、9、11号线建设稳步推进,而南坪三期、坂银通道等15条通道和轨道6、10号线前期工程开工建设,深中通道等11条通道以及轨道8号线前期有序推进,并打通断头路24条,持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应。其中,新彩通道建成通车后梅林关高峰拥堵时长由120分钟下降至82分钟,公交运行车速由28公里/小时提升至40公里/小时。
    在拥堵热点改善方面,2014年,深圳梳理出205个具有“短平快”特征的工程,实现60处公交设施、15处慢行设施、102条拥堵道路及节点、47个拥堵片区的改造提升。其中,深圳改造深南大道、滨河大道等35条道路、翠竹路-东门路等25个交叉口,综合整治5个旧城区、10个医院、9个学校、7个工业园区等共47个拥堵片区,使得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改善。据统计,2014年,中心城区“四横六纵”拥堵带、原特区外东环一路、新横坪公路等主要干道高峰运行车速平均同比提升3%以上。
    此外,对于信号灯控的优化,深圳微创新改造了6个信号交叉口,推进27处信号灯新增工程,使得交叉口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出行引导
    路边停车泊位划到哪 交通秩序改善到哪
    城市在不断建设发展,人口不断聚集,城市空间却愈加有限,这时候以往的那种以小汽车为中心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就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深圳从调控需求出发,抑制小汽车过快的增长和使用,引导人们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
    其中措施之一是路边停车收费。2014年7月,竹子林、田贝、南山福田中心区4个试点片区1500余个泊位率先启动路边停车收费。而2015年1月1日起,原特区内278条道路、12374个泊位全面启动收费,使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路边停车收费全电子化的城市。
    实施路边停车收费后,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升,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据统计,停车收费片区的平均车速罗湖增长10.8%、福田增长15.6%、南山增长10.0%,盐田增长5.4%,这些重点片区高峰时段路边违章停车行为下降约90%。
    公共自行车则成为深圳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重要手段。针对深圳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并不十分密集,慢行网络还不够完善的情况,深圳2014年重建和完善了慢行网络。其中包括改善景田、民治等6个轨道站点周边慢行设施,并启动8座人行天桥建设,实现26公里道路的自行车与机动车分离、8个路段行人与机动车分离。此外,深圳将在未来3年至5年内,借鉴香港中环步行连廊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定位,在人流高度集聚的CBD区域规划建设立体步行连廊系统,并围绕轨道站点改善片区慢行网络,使慢行出行品质持续提升。
    严格执法
    强力矫正不文明驾驶行为
    深圳统计发现,在造成拥堵的原因中,69%为常发拥堵(非秩序),16%为常发拥堵(秩序型),15%为偶发拥堵,其中偶发拥堵包括事故、坏车、施工等多方面原因。此外,类似车辆加塞等行为将大大影响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伴生拥堵。因此,深圳治堵措施也包括严格交通执法,通过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度。
    2014年,深圳开展“法治通城行动”,用法治手段强力矫正不文明驾驶行为,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重拳打击,危险驾驶、车辆违章、重点区域违停等违法行为,成效显著。与2013年相比,深圳原特区内遵章率达96.2%,闯红灯数量下降60%,
    严格执法同时深圳也注意用智能交通引领交通管理。2014年,深圳全市公交车辆实现北斗车载终端全覆盖,并成为国内首个对公交车辆运行轨迹、车辆视频实现实时监控的城市。而“交通在手”公交电子站牌上线试运行,则向市民提供全市公交线路实时电子站牌信息。深圳还启动了200套公交车载抓拍终端安装,新增60处高清摄像头、10套360度执法设备、13块信息发布屏的前期工作,使深圳智能交通建设迈入新阶段。
    ■链接
    首届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在深召开
    2014年12月20日,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市共同倡议举办的第一届(2014)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在深圳举行。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以及北上广深四市交通管理部门“一把手”、交通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周正宇、上海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孙建平、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主任陈小钢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黄敏在年会上分别代表四城共同签订交通合作备忘录。四城将共同建立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制度,每年在四市轮流举办,商讨特大城市交通发展问题。四市交通部门将推动在交通政策制订、公交发展、治理交通拥堵、智能交通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