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地铁,早已经与都市人的出行密不可分。近段时间,部分经常带小朋友乘坐地铁的家长以及很多孕妇网友都向记者反映,乘坐地铁“爱心车厢”时却“伤透了心”――因为“爱心车厢”简直形同虚设,该车厢不但与一般地铁车厢一样拥挤,而且也极少出现文明让座,这样的“爱心车厢”不要也罢。
孕妇诉苦爱心车厢没人让座
在广州,地铁每列车的头尾两节车厢都是“爱心车厢”,即为老人、小孩、孕妇、残障人士设置的专用车厢。前天下午6时左右,记者陪同孕妇朋友小羚乘坐地铁三号线。在体育西站候车期间,记者二人排在车头“爱心车厢”候车区最前面。列车进站后,车门一打开,也未等列车上的乘客全部下车,身后的人都已争相跑进车厢内,几乎将小羚撞倒。上车后,车厢内非常拥挤,而且大多都是青壮年男女。小羚向一名坐在座位上的男子询问能否将爱心座位让给孕妇?男子并无反应,小羚又重复数次,而男子依然置若罔闻。
记者留意到,在“爱心车厢”内贴有很显眼的“老人、孕妇、小孩座位”标识,但标识下的座位上,坐的几乎全是青壮年男女。
指示不明根本不知爱心车厢
记者走访发现,原来很多乘坐地铁的市民根本不知道有“爱心车厢”这回事。在地铁客村站,几名站在“爱心车厢”候车区的20来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不知道这是专门的候车区,从来没注意过,看这儿人少,就排在这儿了。”
对于这种情况,客村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一般来说,站内人流量大的时候,爱心车厢总不能空着,如果孕妇有困难进入“爱心车厢”,可以反映给地铁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协助孕妇上车。
记者接连走访了杨箕、体育西路、公园前等几个大型地铁换乘站,发现在“爱心车厢”的指定候车区,并没有工作人员,而且本该放置两个指示牌,而个别站点只有一个指示牌。
“爱心车厢”不具备强制性质
针对“爱心车厢”存在的问题,广州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设置爱心车厢的初衷,是引导搭乘地铁的市民发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营造良好自觉的乘车氛围。该负责人表示,爱心车厢是倡导性的,不是强制性。从道理上来说,乘客大家都是花一样的钱乘车,不能强制规定一部分座位必须给谁坐。她还表示,将尽快补齐地铁站内缺失的指引牌,并在乘客反映意见较大的在客流高峰期和较大的中转站,增派工作人员引导和协助老人、小孩、孕妇及残疾人上车。
然而,广州公交车上却是另一番景象。根据市文明办的统计,广州公交车上的让座率高达95%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何同是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在地上地下两种公共交通工具内折射出两番景象?这值得每一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