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城市公交网
广州公交惠民服务永不停步
——2013年50条新公交线路全面开通
【引言】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引领下,广州交通部门坚持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公交”为指引,通过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形成了“低碳、智慧、幸福”公交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大力推动实施惠民公交工程为突破口,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其中,针对公交出行服务改善问题,在充分分析公交线网现状布局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的一揽子措施,重点强化城乡结合部、新兴发展区与中心区之间的公交服务连接,以有效改善城市外围区域居民出行环境,实现城乡居民公交出行全覆盖,并作为一项系统民生工程长期推动。明确了“优化中心区、加快发展区、统筹外围区”的公交发展总体思路。据此,以2010年大规模优化100条公交线路为基础,2011、2012年连续两年大批量新增开行150条城乡公交新线,服务范围覆盖6个行政区14个中心组团,每天惠及市民出行超过150万人次。随着今年50条新公交线路的全面开通,服务城乡的公交线路已达200条,占公交线路总量资源的25.8%,市区公交线路条数及总里程分别增加至776条、12251公里。“三年实现新跨越”,广州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广州公交发展史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兑现惠民承诺,新规划50条公交新线全面开通
6月28日上午,广州市2013年50条新公交线路开通仪式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广场举行。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交委主任冼伟雄等领导以及广州交委有关职能部门、各公交企业管理人员及司机代表参加了仪式活动。冼伟雄副主席指出,继2011至2012年连续两年批量开通150条城乡公交线路以后,广州市交通部门决定在今年再次开通50条公交线路,这是进一步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部署,保障和改善交通民生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实践。从改善民生的角度,进一步开行公交新线路并大批量投放新公交运力,有利于改善市民群众高峰期乘车出行环境,满足早晚高峰、夜间出行等多样化出行需求。冼伟雄副主席进一步强调,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立足新型城市化、改革创新促发展”的总体方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干劲,继续为构建“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幸福交通”而努力奋斗!
据广州交通部门介绍,为完满兑现年初计划 “新开20条公交线路”的民生实事承诺,今年以来,广州市交通部门经充分调研,决定再次以纯增量的形式增开公交新线,并将原定新开20条公交线路调整增加到50条。明确重点将公交线网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城郊大型生活社区、广佛城际接壤区域等公交薄弱地区。此次新开线路包括31条常规线、10条高峰快线以及9条夜班线路。主要服务白云、荔湾、海珠、天河、越秀、黄埔、萝岗等行政区以及金沙洲、芳村等广佛接壤区域。同时,为配合地铁六号线的开通,此次50条新线中还统筹考虑规划开行萝岗、金沙洲等区域的多条公交地铁接驳线路,将为地铁6号线开通后沿线居民公交出行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在50条线路规划过程中,广州市交通部门始终注重问计于民,力求使线路更加贴合市民出行需求。据统计,50条公交线路初步方案公示期间,共收到市民群众各类意见与建议247条次,经研究,共采纳意见 67条次,相应优化线路规划12条。
面对新形势,以新思路谋划广州交通新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伴随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空间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市区道路交通资源挤压效应日益凸显,交通“治堵”形势严峻、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与新问题,2012年以来,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12338”战略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广州市交通部门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决定的意见》,明确了以立足“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引领交通新一轮大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精细管理为抓手,推动广州交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加快完善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枢纽城市相适应的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幸福交通”的新发展。重点包括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加强城市交通科学管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交通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交通服务安全与精细化管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大运输保障到位以及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大方面。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年实现三大步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加快公交优先发展,2011年以来,广州市交通部门以着力打造“幸福公交、惠民公交”为重点,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抓好重大公交惠民工程落实,使广州公交三年实现三大步。第一步:2011年,圆满完成公交惠民“3+2”工程,较好解决公交三个问题(缓解市中心区高峰期乘车拥挤、规范夜班车及城乡公交服务)、组织开行100条城乡公交线及7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通运营。第二步:2012年,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公交网络”为重点,先后组织完成50天内开行50条城乡公交线、建设运营70公里公交专用道等重大专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大学城、同德围、天河智慧城等热点区域居民出行难题。第三步:2013年,按照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牵头制定了《广州2013-2016年公共交通发展行动方案》(简称公共交通“861行动计划”),为广州公共交通未来四年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市域公交网络”为重点,在春节前夕顺利开通广州公交发展史上第一条双层巴士旅游观光线路,大幅拓展了广州交通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此外,按照广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决策部署,再次新增开通50条公交新线及50公里公交专用道,运营投放新公交运力以及新规划开行3条水上巴士航线、建设5个水巴码头等。连续三年不折不扣兑现民生实事部署,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自2011年以来,广州市民对公交服务满意度评价始终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记者还进一步了解到,今年新规划50条公交线路工作已被列入广州市公共服务廉洁化工程,广州市交通部门将以新开通50条公交线路为契机,全面做好交通行业公共服务廉洁化有关工作,以“依法行政、高效运行、廉洁服务、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细化管理、优化服务、强化监督,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行业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低碳、智慧、幸福推进广州公交转型升级
引导公交行业朝着更加低碳、环保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是广州交通实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公交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为此,广州市交通部门始终坚持以推进低碳、绿色发展为己任,重点通过“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加快实现广州交通现代化”谋求广州公交管理与服务转型。低碳公交建设方面:完成了市区约1万多台公交车辆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及相关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公交车辆“冒黑烟”顽疾。混合动力、纯电动、液化天然气(LNG)等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辆也由2010年的400多台增加到目前的2000多台。约占市区公交运力规模的五分之一。此外,中山大道快速公交系统(BRT)自2010年2月10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也以其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广州生态型城市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获得美、英等国颁发的“可持续交通奖”、“绿色低碳奖”,荣膺联合国“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灯塔奖”。智慧公交建设方面:先后完成建设和推广应用公交运营监管系统、公交客流分析系统、公交专用道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与成本效益分析系统等一大批公共交通信息化项目,以及手机“行迅通”等直接面向市民服务的公交应用系统。目前,“行迅通”手机用户已突破54万户。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深入推进为公交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构建“幸福公交”、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保障。
科学发展为主线,惠民公交服务永不停步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指导意见,为推动广州交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展望未来,广州市交通部门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持续推进公交惠民工程为载体,按照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公共交通“861”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立体公交”、“集约公交”、“畅通公交”、“智能公交”、“低碳公交”、“优质公交”、“人文公交”、“平安公交”等“八大公交”策略,力争早日建成更具示范意义的国家“公交都市”,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文明、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实现公交发展新跨越,创造“幸福公交”新辉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广州交通人永不停步!
附件:1.50条新公交线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