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点
高油价逼停公交,当以制度兜底解围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2-03-30 14:41:13.0 阅读:20067次
                 来源:人民网

 

 

 

  叶祝颐

  网络近日曝出高油价“逼停”公交车的事件,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90台公交车以“加不起油”为由停运,要求公交承包企业把截留的政府燃油补贴全额支付给实际经营者。一个上午的停运,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记者采访得知,镇政府垫付了三天油钱,公交车恢复运行。但三天后怎么办,各方仍在紧张磋商当中。(3月29日新华网)

  公交经营者无视乘客的出行需要,拿停运做筹码要挟公众主张权利,行为无疑不理性。但是,在商言商,经营者是要赢利的,他们肯定不会做赔本买卖。在客流相对稳定,油价持续上涨,公交企业又截留政府燃油补贴的语境下,如果公交经营者付出了辛勤劳动,挣钱太少,他们即便不策划停运事件,其服务积极性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我认为,公交停运表达了司乘人员的利益诉求,策划公交停运的做法虽然不理性,但是其动机不难理解。

  乘客叫苦,车主委屈。公交停运危机应该如何化解呢?虽说大朗镇政府垫付了三天油钱,公交车暂时恢复运行。但三天后怎么办,依然是个问题。虽说提高票价是一种选择,但是化解公交停运危机,提高票价只是下下策。建设部等六部门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明确指出: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必须实行低票价政策。公交提价显然与建设部的规定相悖。

  虽说国家和地方曾为发展公共交通事业,鼓励发展集体和个体经营,一些地区对国有垄断公交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公交市场化改革一定程度缓解了“出行难”。但是由于公交行业具有特殊的垄断属性,政府不能简单地把公交企业界定为经营性企业,用纯市场眼光衡量公交服务。而忽视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应该看到,构建、发展好公交系统,其最终目的不是赢利,而是履行便民服务的社会责任。

  因此,高油价“逼停”公交,既是提醒公交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时要谨记社会责任。也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提醒政府不能把公交简单地推向社会,放手让公交经营者与乘客博弈,让公交停运影响百姓出行。政府应该思考如何优先发展公交产业,做市场做不了,或者说做起来不合算的事情,保证公交经营者与百姓的合法权益。

  由于公交行业具有公益功能。政府就要为方便市民出行,承担“公交低票价”的损失,为公交优先提供制度兜底,显示政府的责任担当。何况,公交设施本身是花纳税人的钱投资建设的,以实际行动回馈纳税人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从长远来看,“低票价公交”支出的是“公益成本”,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当下,公交优先已经成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共识,许多地方出台了优先发展公交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解决市民“出行难”的具体措施。如,湖南常宁、山西长治更是推出了市内免费公交车,北京一半以上线路公交刷卡降到了2角或4角钱。当然,北京廉价公交,常宁、长治免费公交模式虽然诱人,但是并不是每个地方有实力潇洒为“廉价公交”与免费公交买单,但是让利于民,优先发展公交的民生导向是一样的,政府即便不能提供免费公交,至少要确保公交正常运营与经营者的正当权益。

  目前大朗镇政府垫付了三天的油费,三天后怎么办?笔者注意到,大朗镇政府正在设计方案收购这90台车,妥善安排司乘人员的转接,重建大朗的公交经营制度。如果说政府垫付油费是治标的话,政府考虑收编已经承包经营的公交车,才是治本之策。只有政府拿出为公共交通服务兜底的诚意,对公交行业进行财政倾斜,引导公交行业回归公益属性,才能从根本上为“高油价逼停公交”解围,为广大乘客营造出便捷的公交环境。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