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这段时间,上海正就《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询公众意见,新《条例》作出的“地铁禁食”规定引发许多人关注。
上海新《条例》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禁止行为”中,首次增加了“禁止在车站、车厢内饮食”的内容。要知道,作为不少人“进食”的空间,地铁是否该“禁食”,一直是不少城市颇为纠结的事情。
今年3月底,一名女性在武汉地铁车厢里吃热干面,引发乘客反感和劝阻。该女性不仅不听劝阻,还将一碗面扣在一名对其拍照的女乘客头上,引发数万名网友对武汉城市文明的热议。去年,一段有关在香港地铁里内地游客与香港居民因进食引发冲突的视频,也曾在网络上疯传。
新浪微博上一项相关调查吸引了2700多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77.3%的网友支持地铁全面禁食。网友“小猫旺旺”表示,地铁人流密集,在车厢里吃东西,一旦被挤撞或列车急停,食物尤其是液态食物很容易沾染到别的乘客身上,引起纠纷。
此外,“禁食”也有助车厢的整洁。南京地铁2008年曾统计发现,地铁结束运营后,保洁人员每天清出的垃圾就有3吨左右,主要垃圾包括可乐瓶、奶茶瓶、食品包装袋、果皮等,每年地铁部门光运输垃圾费用就超过15万元。
“地铁作为一个狭小、密闭、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对乘客的饮食、吸烟等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有必要的。和一般的长途运输工具不同的是,地铁依然是一个乘坐时间相对较短的交通工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说。
除上海外,武汉、西安、深圳、香港等城市都有“地铁禁食”规定。一些城市除了明确的禁令外,还对违禁“进食”行为作出处罚规定。
《香港铁路附则》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进食或饮用饮品(不论是酒精类或者非酒精类饮品),违者可罚款2000元。禁止饮食的范围不仅限于车厢,在入闸后即不可饮食。记者在香港注意到,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港铁上也没有看到违例进食的乘客,也没有乘客在列车上饮水。在地铁站的入闸位置和列车的车厢上,都有醒目的标牌提示“不可饮食”。
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早餐在地铁内吃个面包也不行吗?上班赶路的人伤不起啊。”“一些低血糖或慢性病的乘客,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吃点东西也在情理之中。”
市区房价太高,只能把家安在郊区。一些上班族每天过“钟摆式”的生活,来回花三四个小时在路上并不少见。上班族早上行色匆匆地赶搭地铁,吃不完的早餐在地铁上“就地解决”,是很多城市常见的场景。
有人建议,目前的城市生活节奏很快,确实有一部分人需要在路上解决吃饭问题,在劝他们文明、自律的同时,地铁公司能否考虑一下乘客的特殊需求,比如开辟一块进食区,让着急上班上学的人把没吃完的食物吃完再上车。
复旦大学学生刘婷认为,地铁可以尝试“分类、分时段禁食”,参照车辆限行的规定,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规定乘客不应在车厢进食,其他时段劝导乘客不要进食味道过大或者一些容易给他人带来不适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