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证会现场
以往多次调价听证会中,代表们唇枪舌剑,场面十分火爆,昨天出租车新增运力听证会相比就平静多了。除两名消费者代表缺席,共19位代表们在梅山饭店参加听证会,全部赞同合肥应该新增出租车,只是就纯电动出租车投放比例有不同看法,同时对合肥出租车管理提出建议。
应投多少电动出租车?
力挺派:应全部采用
听证代表王雷、史明泽都是出租车企业老总,他们都认为新增的纯电动出租车应该要有1000辆。 “合肥打的难问题十分突出,增加1000台电动出租车基础上,再增加500台天然气出租车。 ”王雷说。此外,许桂宝、盛晓平也都赞同将1000辆新增出租车全部采用纯电动车。政协委员许桂宝的态度很鲜明,他强调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应该扩大使用规模,而且充电站与加气站相比,建设成本低,也更安全。听证会代表、出租车驾驶员李金保也赞成全部采用纯电动车出租车。
中间派:应分批投放
来自合肥市科技局的戴兵一向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说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也在不断完善,比如江淮生产的电动汽车3年就改进300处了。
在戴兵看来,电动出租车的推广有多方面的意义。 “电动出租车有利于市民的感知体验,使得电动出租车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载体;电动出租车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具有意义。 ”不过,戴兵认为,电动出租车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应该分批投放,而且1000台全部用电动出租车,他认为不合理,因为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一下能到位。此外,消费者代表李珍也认为纯电动出租车不应该太多。“可以先看看投放的电动出租车运行情况,以后再调整。 ”
如何缓解打的难?
管理派:推行出租车预约
听证会代表朱正保认为,新增1000辆出租车对于缓解“打的难”肯定能有作用,但导致“打的难”的因素很多,比如驾驶员选择性营运问题较大,市中心、车站等地方出租车太少,建议要把好出租车驾驶员准入关,提高监管力度。
“增加车,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这一点被多位听证会代表谈论到,合肥市人大代表马长潇建议除了增加出租车外,在机场、车站增加摆渡车,缓解人口集中区域出行难,同时合肥出租车从业者已经有2万人,应该设立出租车服务站,方便他们停车休息、吃饭、上厕所、换零件等。出租车企业老总史泽民也建议,合肥要建立出租车信息化平台,便于管理的同时,也方便市民预约出租车,利用电话找出租车,提高出租车使用效率。
经验派:调整等时费
此次听证会中,李峰和李金保是出租车驾驶员代表,他们都认为合肥目前“打的难”跟道路拥堵关系很大。 “5年前1个小时能拉5、6批客人,现在只能拉2、3批。 ”李峰说,自己开了13年出租车,感觉合肥人出门打车十分普遍,把出租车当小公交来坐。为什么出租车不愿意去老城区?李峰和李金保都算了笔经济账,按堵车1小时来算,加上等时费是22元,除去燃料钱、份子钱,驾驶员只能挣几块钱,如果不堵车一般会有10到15元的利润。所以,他们建议调整出租车等时费,引导出租车进拥堵市区。
【多个声音】
拿出数学公式的专家代表:
应再增400多辆出租车
张丰焰是合肥市规划研究院交通研究所博士,他在听证会现场用一个公式证明合肥有多少辆出租车才算合理。根据这一数学公式,出租车合理规模与出租车总有效行驶里程和空缺率成正比,与出租车一天平均运营时间、平均运营车速和出车率成反比。 “出租车最佳数量取决于供需双方的均衡,根据国际国内的研究成果,35%的空驶率是出租车最佳数量的控制指标。 ”张丰焰说,按照公式以空驶率为35%来算,出租车数量应该是9809辆,减去合肥现有的8395辆,增加出租车数量应为1414辆。 “可以分批次新增,今年新增1000辆,2015年再增加400多辆。 ”
年纪最大的69岁代表:
出租车运价还是偏低
李海洋今年69岁,头发花白,对社会公共事业十分热心,参加过合肥多次听证会。他认为合肥“打的难”是多种因素造成,其中出租车功能定位有错误。“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辅助工具和出行补充,应该以外来人、商务客流和急事所用,但很多人上下班都选择出租车。 ”李海洋说,这跟合肥公共交通运力不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出租车运价偏低了。
公交车行业代表:
今年新开25条公交线
来自合肥公交集团运营部的徐鸣代表坦称,合肥公交发展及规模确实落后了。“目前合肥公交线路过长过绕,131条线路中平均每条线路运行超过15公里,而国家的标准是12公里。其中最长的一条线路是27.1公里,这比轨道交通一号线还长,营运效率很难发挥。 ”由于今年将新增1000辆公交车、新开线路25条。合肥公交集团在扩大公交覆盖面同时,也会进行公交路网调整、加密车次、减少繁忙线路等候时间、分流拥挤线路客流等。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已确立进一步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思路,已经和即将采取一系列举措。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将于2016年、2017年投入试运营;大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今年将新增和更新1000辆公交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