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城区将配套7500辆公共自行车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3-01-09 09:45:48.0 阅读:7064次

来源:国际频道

  近年来,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不少城市开始试水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从不同城市的试行情况看,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7日,2013年潍坊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写进为民服务的25件实事,要求在城区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400个站点,配套7500辆自行车,引发委员、市民热议。

  政协委员李安战: 公益性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

  目前潍坊市区的公共交通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主。公交车的路线有限,不能对城区全覆盖。出租车数量不足,而且在某些时段,某些路段基本打不上车,也没有完善的出租车叫车系统。作为对于公共交通的必要补充,李安战建议,市区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

  对于租赁系统的具体实施来看,公共自行车的投资主体,可以是公交公司,也可以是出租车公司或者其他带有公益性的公司。初始投资并不大。每人办卡收取押金200元,如有几千人办卡,则买自行车的费用基本够了。“但作为为市民服务的公用事业,最好能公益性、市场化运营相结合方式”。

  站点的设置可以大学,中学,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商场,城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政府主要办公场所,商务楼宇比较集中的地方和大的居民小区为主,每使用一次可以收费一元等。

  政协委员李安战 本报记者 董惠 摄

  政协委员刘棣俭: 系统建立应坚持公益、便民优先

  “今年去苏州时,看到当地有很多样式不完全相同的公共自行车,随口问了当地市民,反映也较好。”谈及提案提出的初衷,采访中,政协委员刘棣俭称,潍坊城区面积相对较小,城区主次干道大部分采用“机非”硬隔离措施,为发展公共自行车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中,刘棣俭建议,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市区日益完善的公共交通及无线网络系统,构建“以固定服务点为核心,以移动服务点为主体,以停保基地为保障,以无线网络为载体”的与公共交通衔接良好、具有潍坊特色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公益优先,对12周岁以上至70周岁以下的市民实行“一小时免费制”。同时,对外来游客,凭有效身份证件亦可办卡租用。

  政协委员刘棣俭 本报记者 董惠 摄

  站点设置、车辆维护很关键

  关于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建设,在随机采访中,市民魏经建告诉记者,他在之前各类媒体上,看到青州等地已经开始实施。“从服务市民的角度来讲,确实是件好事”。

  但魏经建告诉记者,潍坊在前几年,也有部分个体开始做自行车租赁。“之前,一个亲戚就买了20辆旧车,简单维修后摆摊租赁。租金每天10元”。但魏经建亲戚的自行车租赁生意却维持了没多久,最后不了了之。“要想推开来,实在不容易”。

  魏经建说,目前,城区市民很多有自行车,公交车站点设置也相对密集。因而公共自行车在站点设置上非常关键。同时要做到方便外来人。“车辆安全也很重要,如果租赁的自行车三天两头出问题,肯定会达不到便民目的”。因而车辆管理、维护都很重要。

  寿光:纯粹公益性事业

  为缓解交通压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交通问题,寿光决定于2013年正式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但从去年年初有了实施想法,到10月份正式敲定实施方案,中间有8个多月的时间,工作人员一直在考察论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寿光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陈成勋说,近些年来,考虑到交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杭州、上海等很多城市都已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但从近些年发展中,成败兼有,喜忧参半。寿光既然要建,就往好里做。

  为了使该项目实施真正达到预想效果,寿光在决定实施后,组织工作人员先后奔赴杭州、昆山、青州等地对公共自行车建设进行学习考察。经过多次论证,最终敲定了系统建设方案。而作为纯粹公益性事业,系统建立也完全由政府出资,并委托交通部门管理。

  而寿光推广公共自行车的消息一发布,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少讨论。普通市民大多抱有很大期待,并建言献策。其中,网友“白银元老”称,“公共自行车运转后,最重要的是日后的维修和保养,不要做形象工程,安了就不管了”。

  青州:最大程度给市民优惠

  其实,在寿光之前,省内已有不少城市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工程,如济南、烟台、青州等地。 2010年,青州公共自行车发展伊始,亦是困难重重。“当时,只有75辆车,3个站点。由于车辆、站点少,市民借车后,时常存在还车难题,且超过一小时需要收费的规定,也使得很多市民望而却步”,青州交通局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广来告诉记者。

  但2011年,青州市政府将发展公共自行车事业作为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之一。自行车数量从75辆增至3000辆,站点也扩展到205个。市民逐渐开始认可,但是新问题又随之而生:自行车损坏数量越来越多,部分站点损坏的自行车数量甚至能达总数的一半。而且当时并没有规范的自行车维修机制,因此,青州市民对于公共自行车的热情,刚开始高涨就又开始冷却下来,很多人也开始产生怀疑态度。

  在经过一年多的低迷期后,青州相关部门在征求市民意见基础上,于2012年投入1700万元新购置7000辆公共自行车,使得公共自行车数量达到10000辆,站点达到506个。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负责自行车的租赁、调度及维修。

  “目前,公共自行车运营由于不依靠租赁费用收入,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给市民优惠的租赁政策”,青州凯程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智剑告诉记者。

  公共自行车发展前景很广

  近年来,国家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由于在缓解交通压力,环保、便捷出行上的优势,现在越来越多城市认可公共自行车。毋庸置疑,步行、自行车、公交也必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刘广来称。

  同时,在潍坊一份调查数据中显示,潍坊私家车出行比例从2006年的8%,到2010年,已快速增长至18%,而在当前,这个比例更高。“在未来城市发展中,伴随交通压力的逐步加大,相比机动车,由于自行车占用公用空间较小,零排放,且自行车采用的是门到门、户到户的形式,发展前景很广”,潍坊规划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公共自行车租赁也确实应当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规划中。

  另外,在具体实施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也称,借鉴不同城市的运行经验,公共自行车也应是政府主导的、形成良好存租借体系,并完善后期配套服务的社会公共福利项目

  对此,刘广来告诉记者,目前的青州模式也是政府不断投入下,逐步完善站点、服务的。其中,2011年,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上,青州财政拿出1000多万元。2012年的总采购资金达到1700余万元。另外,今年青州市政府还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其中部分资金保障公共自行车的管理运营、维护更新。“这么大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财政、政策上的支持,肯定是万万不行的。”刘广来说。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