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路网高快速化、机场复飞、地铁开通……过去五年,佛山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城市骨架和血脉,为佛山建设现代化城市拉开框架。市民生活也随之改变,限摩的推进、百万车城的到来,无不影响着每一个佛山人。
路网进入高快速时代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却给佛山的路网建设带来新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佛山适时启动一环南拓等一批路桥项目的建设,经过四年的努力,一环东路北延线、碧云路改造、佛陈路快速化、桂丹路二期、海八路下穿隧道工程等一批路桥项目相继建成通车,一举奠定了“五纵九横七支线三国道”的快速公路网格局。
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突破阶段,2006年起,佛山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条高速公路建成。2010年,更是佛山的“高速公路丰收年”,新建成广珠西二期顺德段、南二环、江肇高明段、广贺三水段、广肇二期、东新顺德段6条高速公路通车,基本建成佛山的高速公路网。佛山基本实现对外交通高速化,对内交通快速化。这批路网项目的陆续建成,成为促进五区共同发展的纽带和财富黄金线,同时也加快了广佛交通同城化进程,进一步拉近佛山五区与广州新机场、新客运站及南沙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时空距离,大大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
分阶段限摩,公交发力
在路网加快建设的同时,佛山的公交也开始“发力”。2008年,一场“让公交回归公共事业”的改革兴起。当年11月,禅城在全国率先实施公交T C (公交共同体)管理模式,公交票务与运营分离,政府收取票款,规划公交网络,通过成本核算向企业购买公交服务。实行T C后,乘车优惠增加,线路覆盖率提高,禅城公交分担率由改革前的5%上升到目前的22%。
2010年8月,佛山正式实施分阶段限摩,佛山公交发展迎来机遇和考验。政府加大公交财政投入,两年内增加了1800多辆公交车,并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自限摩起,市民梁伟东就很少骑摩托车出门了,虽然他的摩托车领了通行证。“怕被偷走,这样就不能再买摩托上牌了。多坐公交,也为了减少自己对摩托的依赖。”
佛山交通还开始向立体化发展。2009年11月18日,停航七年的佛山沙堤机场复飞民航,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飞机。一年后,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通段正式开通,佛山进入地铁时代,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地级市。近年来,随着地铁、民航、城轨等新型交通的相继加入,佛山初步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海陆空立体交通。
然而,在交通建设大跨步前进的同时,佛山也与很多大城市一样,遭遇堵车的难题。在限摩后的一年,佛山迅速成为了“百万车城”,“井喷”的小汽车大军取代了摩托车大军,道路拥堵日趋严重。治堵,如今也成为重任。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高荣堂介绍,“十二五”期间,佛山不会再进行大规模路网建设,而要用改善发展公共交通的方式,引导市民减少依赖私家车出行。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投入8.8亿元,对公交、公共自行车租赁、智能交通等公共交通内容进行全面建设优化。高荣堂指出,关键还是要从路网引导城市发展转变为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专家观点]
应提供公私交通的换乘点
市政府咨询专家殷红军:佛山人的公交出行意识不高,以目前“私车”出行模式转变为以私家车基础上的公交出行模式,应上升到交通发展的战略层面。建议重要组团应构建内环,内环内要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方便市民出行;在交通设施供给均衡的状态下,在内环或外环合适区域建设大型泊车生态休闲绿谷,将该区域规划建设成为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点,引导市民出行选择公交系统。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改变私家车为主的出行方式不太现实,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私交通的换乘模式,是佛山市交通运输未来发展应予关注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