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从渡船时代到高速时光 水乡片或开通东莞首条快速公交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2-10-17 08:34:20.0 阅读:7191次

来源:东莞时间网

    橹声阵阵,曾是麻涌百姓出行的全部,无奈而又享受,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个曾经是东莞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小镇,已经越来越依赖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下一步,追求更方便、更快捷的公共交通,是麻涌市民的心愿,水乡大发展,能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记者昨日来到麻涌镇的麻一村,细听尧叔一家的出行史。

  渡船时代 桨声里的慢生活

  1960年冬日的一天,莫固尧12岁,他穿上了新衣裳,还把手洗了又洗,家里人笑他“大乡里进城咯”。

  没错,这确实是莫固尧第一次进城,广州城。早上9时,从麻一村的家里走到新基村码头,搭上“花尾渡”木船,靠着一只小小的机动船做“拖头”,一路顺东江北上,经新塘,最后到达广州大沙头,这一路走来,已经日到中午。

  麻涌人不去东莞,这是上世纪80年代前大多数麻涌人的写实,对比去广州的水路,坐船实在太麻烦。在60年代以前,去莞城,靠的是人力渡船,摇橹撑嵩前行,如遇逆流急水,还要纤夫牵缆而上,清晨起航,午后才顺东江到莞城,次日才起航回麻涌,即使后来换了机轮“红星179”,也要2个小时。

  桨声淼淼,看似诗情画意,但单靠水路出行,无论购物、探亲、看病,都是“慢生活”,给麻涌人带来巨大不便,同在麻一村的伯叔,在麻涌砖头厂做工时,右腿不慎卷入搅拌机内,命垂一线,海军派出一艘军舰花了40分钟赶到广州,才救回伯叔一命。

  公路条条 汽车上的卖蕉客

  什么时候能够坐上汽车去东莞、去广州?不单尧叔在想,他的女儿阿欢,在1981年出生,这名“80后”还记得小时候坐船的经历,而在莞城的同龄人,却早已享受到便捷的公路交通。

  转机,出现在1985年。那一年,中麻公路和麻漳公路开始正式施工,1986年3月1日,麻涌大桥也开始施工,东纵北连,麻涌的路网开始成形。

  到了1988年1月31日,中麻公路竣工,这条公路,总投资达到3585万元,长12公里,沿途共有13座公路桥梁,从此,麻涌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成为东莞境内开通汽车运输的最后一个乡镇。

  “可以坐车去广州卖香蕉,包车只要10元钱。”尧叔还记得,他担上香蕉,和村里的兄弟往广州卖香蕉的往事,当时从麻涌出发,到东山区中山二路只需要1个半小时,夜幕初降,卖完香蕉后,再坐6元钱的公车回来。

  这时候,麻涌的公路开始遍地开花,1992年,广麻大道兴建,麻涌人过广州,再也不用绕行中堂,随后沿江东一路、兴南路、古梅路等公路先后修建,公路交通,开始走进麻涌日常老百姓的生活。

  现在,整个辖区已经没有长途客运创制,只有鸥涌和麻四村两个渡口,以及4艘横水渡轮。

  高速时光 1小时太长,只争朝夕

  路,是越走越方便了,尤其是在广深高速通车以后。

  2001年,莫艳欢考上了第一军医大学,从家门口经高速到达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学校,只要1个小时,在她的爸爸尧叔看来,“这在当年,谁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快。”

  路是不是快了?莫艳欢的表妹,“90后”的莫洁婷可不这样想。2005年,莫洁婷考上虎门中学,从麻涌搭公车到虎门,“不走高速,竟需要两个半小时,太远了。”

  “90后”的莫洁婷,对麻涌的公共交通,抱怨多多,“去周边几个镇或更远一点,都得去东莞转车,比如去茶山、寮步、石排,直达车都没有,又不是每个人都有私家车,很麻烦。”

  经历了“渡船时代”的尧叔,对此倒是看得很开,“毕竟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以前我们去广州得3个小时,现在1个小时人家都嫌开车太长,恨不得有更快的路。”

  更快,更方便,几乎是每个麻涌人的憧憬,曾在高中时代,颠簸1个半小时才到莞城读书的莫艳欢,刚刚考完路考准备一拿驾照就去买车,“西部干道开通后,去道滘再也不用绕行市区,到工作单位,只要15分钟,以后轻轨建设好,出行可能会更为方便。”

  水乡大发展,能实现他们的梦吗?

  记者手记

  便捷公交:水乡居民的期待

  从虎门港管委会,到一河之隔的立沙岛,开车需要多久?5分钟?10分钟?

  正确答案是:40分钟,你需要绕回沙田,万江,再转入西部干道,途径洪梅,最后才能通过桥进入立沙岛,因为这儿啼笑皆非的路径,让不知多少第一次到访立沙岛的人员头晕脑胀。

  因为河涌众多,水乡片不少公路都成了“断头路”,要统筹水乡片区发展,修补断头路迫不及待,而完善公路路网,更考验政府决策和统筹规划能力,快、好、省、准,是考验水乡公路修筑的要点。

  由于路况复杂,片区居民经济支付能力较低,水乡片区居民更不可能都靠私家车出行,对于便捷公共交通的期待,也更为突出,这也是考验相关部门能力的试金石。

延伸阅读

  交通部门将实施“三大手术”打通水乡片区“任督二脉”

  水乡片或开通东莞首条快速公交

    交通被认为是地区发展的“任督二脉”。在东莞工业化进程中,水乡地区之所以被拉大差距,重要原因便是水网交错造成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钟永刚坦承,除了镇街经济基础较差之外,交通基础建设,还受到两大基础条件制约,首先是建设成本较高,相对埔田片、山区片,水乡片建设道路,往往要建造桥梁,综合建设成本要贵20%~40%;其次是建设难度大,水乡片河道多、软基多,因此,镇街之间存在“断头路”。

  面对“一团乱麻”,交通部门怎么开刀?钟永刚透露,将通过调整航道规划,完善道路网络,发展公共交通三大推手,来提升水乡片的核心竞争力。

  手术1

  调整航道等级规划

  何谓水乡?顾名思义,河道众多。市政府提出的具体水网规划目标是:重点规划好东江北干流、倒运海水道、中堂水道、东莞水道、大汾北水道、洪屋涡水道等航运功能主导河流,以及其他生态生活景观功能主导河流等水网系统。

  “目前东莞辖区内航道有101条,绝大多数在水乡片,总里程达到650公里。”钟永刚透露,在航道调整中,有三个方向:部分基本丧失航行功能的水道,取消航道等级,调整为生活休闲水道;部分实际效用不明显的航道,降低等级,减少在上面建设桥梁的高度,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对倒运海水道、东莞水道等属于五大河口的主要水道,调高等级,来促进水运交通健康发展。

  根据设想,未来水乡片航道调整,将通过打通横向水道联系,串联统筹发展重点区域5个城镇中心及重点滨水景观,梳理水上游览线路,扩展至“十镇街一港口”。在此基础上,完善内外廊道,对接海上绿道。另外,还可以建设客运码头直通港、澳及珠三角其他城市。

  手术2

  打造核心交通路网

  水乡交通要发展,核心不过两点:内联与外接,市政府提出,将加快推进城乡路网及客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东莞大道延长线、万道路跨线桥、东江梨川大桥等路桥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沿海公路、疏港大道延长线建设,协调推进市际路网与广州路网对接。加快启动对接相关轨道交通站点的联网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水乡地区的路网骨架,全面打通各镇街之间的“断头路”,形成水乡地区的快速通勤圈。

  钟永刚把这些项目的重点归纳为为四个方向:首先,与广州方向的路网连接,将建设和完善虎门二桥、花莞高速、莲花山过江通道等8条主通道,推进与广州地区全方位对接;其次,水乡地区与虎门港的对接,将通过沿海公路、疏港大道等主干网,直接连通沙田和洪梅等地,以后,虎门港管委会到立沙岛可直接通过隧道到达,节省半个小时的车程;第三,加强水乡地区和市区的连接,通过万望道路等工程,缩短核心城区到水乡片距离;最后,是打通水乡片之间的“断头路”,比如中堂到麻涌的镇街1号路。

  手术3

  探索推进公共交通建设

  水乡片区,也成了东莞交通系统的“试验田”,片区居民,将有可能尝到东莞快速公交的“头啖汤”。

  市政府提出,水乡片区将探索推进新型公共交通建设。立足水乡地区主要功能组团区位,结合居民出行、游客观光等不同需求,发展以城市快速公交、观光电车、水上公交等为主体的环保高效、别具特色的新型公共交通,建设“两横一纵一环”新型公交网。

  “水乡片区的路网情况复杂,更适合发展新型公共交通。”钟永刚透露,目前市交通部门已经在调研,将可能把第一条快速公交(BRT)设置在水乡片区,公交设置重点考虑中心区连接和主要工业园区的连接两个方面,从而大大提高片区居民出行的便利度,带动经济发展。

  而“水上公交”的提出,更让人眼前一亮。设想这个画面,经过综合整治,水乡两岸,垂柳成群,轻捷的游船在水道欢快行驶,浪头涌涌,笑语声声。钟永刚告诉记者,像东莞水道、麻涌水道和倒运海水道,都可以进行水上公交的规划,虽然相比道路运输,水路要慢上2/3,但沿途可以休憩观光,这是个多么惬意的画面啊。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