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西日报(南昌)
没有一个梦想,让人如此执著期待!
2003年,作为一个远景规划,南昌地铁首次进入南昌人的视野。
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作出批复,同意南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南昌从此跨入“地铁时代”。
2009年7月29日,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红谷滩新区丰和大道珠江路口举行,南昌地铁建设的历史大幕由此拉开。
2012年8月1日,随着中山路黄庆仁药栈、新华书店大楼的成功爆破,南昌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基本结束,工程建设宣告全线开工。
从2003年的一个大胆设想,到如今铿锵前行的建设步伐,南昌人仿佛听见那属于自己的地铁正从不远处急速驶来。
从一个现代化都市交通的科学决策,到如今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动力引擎,南昌地铁承载着南昌乃至江西跨越崛起的时代梦想。
交通拥堵状况大为改善,市民的绿色生活、便捷生活、时尚生活将扑面而来;拉大城市框架,南昌将真正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产业发展借机升级换代、功能互补,南昌将迈入立体商业时代、迅速构建省会经济圈;撬动南昌快速崛起,江西发展的龙头将藉此高高昂起……
大南昌、大都市、大产业,南昌地铁之梦,改变的是一座城市的现在与未来,而他正在并将要引动的是整个江西的大崛起!
五龙聚首
轨道交通拉开大南昌格局
当时间跨入21世纪,交通拥堵开始成为国内几乎所有高速发展的城市不得不面对的新难题。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一江两岸、双城拥江、五大组团”城市格局的形成,南昌城区“东西不通、南北不畅、越江不便”等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2003年,南昌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以超前的胆识和敏锐的目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第一次大胆提出了建设地铁的设想,确立了构建“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指导思想。
2007年,南昌编制完成了《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了建设呈网格+放射状5条地铁线的远景目标。
2009 年7月24日,在省市主要领导的直接推动下,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同意南昌建设地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南昌便完成了“申报之旅”,走完了其他城市5年乃至10年的审批路程,创下了中国地铁审批的“南昌速度”。
而在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对《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也仅用了8个月,创下了又一个“南昌速度”。
在南昌轨道交通的整体战略中,1、2、3号线为主骨架线路,4、5号线为辅助线路,全长约168公里。这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8.9公里,始于昌北开发区双港大道站,终点为城东的奥体中心站。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41.6公里,起于高速客运西站止于玉带河站。3号线为纵贯昌东老城的一条骨干线,加强了老城核心区与城东、瑶湖片区、城南及莲塘组团的联通。4号线连接城东片区、朝阳片区以及九龙湖片区,加强了外围片区间的快速联通。5号线串联蛟桥、长堎、红角洲、朝阳、城南、城东等六大外围片区,连接产业园区和大学园区,引导着城镇组团的发展。5条线共同呈网格+放射状结构,仿佛5条巨龙在南昌地下聚首,推动着南昌城的成长。
5条地铁线,既聚又散,各自贯通,却又伸向城市规划区的每一个片区。从城市交通本身而言,他将把南昌从现在10公里/小时的“汽车速度”提升至30公里/小时的“地铁速度”,从而大大缓解南昌城区目前“如鲠在喉”的交通拥堵、通行不畅等难题。而从城市格局而言,南昌的地铁线路无不与两大城区、五大组团密切贯通,每个片区看似独立却又巧妙相连,这既避免了“摊大饼”式城市扩张的毛病,让城市发展更科学合理,还将积极引导中心城区功能外迁,加快各片区功能、产业的互补互动。
大南昌需要大交通,大交通拉开大南昌。随着南昌城区面积向350平方公里目标迈进、城区人口向350万目标跨越,南昌地铁将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以其“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文明舒适”的运营服务,打开大南昌的胸怀!
攻坚克难
众志成城引动核心增长极
7月6日,黄庆仁药栈大楼成功爆破,顺化门立交桥全面实施拆除工程。
7月7日,新华书店大楼连同周边房屋顺利爆破。
8月11日,八一馆站正式开始围挡施工。
…… ……
2012年,注定将因地铁拆迁而深深烙进南昌人的记忆;2012年,也注定将因地铁建设被写入辉煌的南昌城建史;2012年,更将因地铁的全面推进,引动着现在、未来南昌乃至江西的大跨越。
南昌地铁的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他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崛起梦想,凝聚着省市各界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呈现着地铁人敢于担当、善谋大事的胆略与智慧。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中,南昌被赋予中心城市的地位;在我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战略格局中,南昌是舞动全省发展的龙头。在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推动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规划中,南昌的战略目标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宜居都市”。龙头的昂起、核心增长极的打造,离不开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作为一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省级头号重点工程,南昌地铁的迅速推进,无疑正撬动着南昌这个龙头舞动昂起,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着强大的动力引擎。
南昌地铁的建设,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位推动。近年来,苏荣、鹿心社等省领导高度关注南昌地铁的建设,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2年,为实现房屋征迁等重大事务的高速、高效完成,确保1号线在2015年通车试运行,南昌市委、市政府对市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做出重要调整,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以对关系地铁建设的重大部署和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同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主要领导的核心枢纽作用,协调、处理地铁建设过程中涌现的重大问题。
面向全国广纳人才、创新技术,让南昌地铁拥有着领先全国的“软实力”。为应对全国20多个城市几乎同时兴建地铁,专业人才供应不足等现状,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把实施人才战略摆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位,按照特殊人才引进一批、内部选拔一批、社会公开招聘一批、超前储备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思路,打出了一记人才工作的“组合拳”。如今,在公司现有的280多名在岗员工中,80%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拥有储备人才近千名。而为弥补专业技术的缺陷,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积极与上海、香港、广州等城市的地铁公司,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开发等领域展开了战略合作。上海申通地铁公司选派了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南昌地铁的建设进行全程指导,实现了昌沪地铁技术的全面对接。同时,南昌轨道交通集团还采取股份制合作形式,联合国内一流地铁研究院,成立了南昌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让国内最优秀的地铁人才为南昌地铁提供国内领先的技术保障。
推进地铁战略,房屋征收必不可少。以“和谐有序”为中心,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动迁、用群众工作法做动迁工作”的原则,南昌地铁房屋征收赢得了相关省直部门及全市百姓的理解、支持。截至7月底,地铁1号线已基本完成41.6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创下了南昌历史上房屋征迁工作“线路最长、征迁量最大、征迁资金最多、涉及面积最广、难度最大”的新纪录。
推进地铁建设,充足的资金是重要保障。在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紧张的情况下,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做到了早部署、早行动,确保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充足到位。目前,1号线180亿元建设资金全部落实,2号线140亿元建设资金也基本落实(其中含世界银行贷款2.5亿美元)。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还采用了拓宽保险资金、股权信托、融资租赁、PPP合作等融资模式扩充资金。目前,南昌地铁还就3号线的建设,与香港地铁公司启动了PPP合作模式的洽谈。
据战略制高点,迎来省市领导高位推动;集全市之力,攻克房屋征收这“天下第一难”;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破解人才技术、巨额资金难题。万事俱备的南昌地铁建设,由此高歌猛进,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历史大幕。
截至8月中旬,1号线24个站点已全线开工建设,其中珠江路站已经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10个站点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8个站点正在进行维护结构施工,5个站点正在进行前期施工,“英雄一号”首台盾构机已下井并完成正环段90环(108米)的掘进工作。9月4日下午,南昌地铁1号线首台过江盾构在秋水广场站进行吊装,预计10月15日起,该盾构将开始从秋水广场站出发,穿越赣江江底,向中山西路站进发。
截至目前,南昌地铁今年已完成投资近60亿元,1号线交通疏解、绿化迁移、临时施工用电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线需架设的6座人行天桥已基本完成施工,并陆续投入使用。与此同时,2号线的前期筹备工作亦全面拉开,并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开工建设。
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南昌地铁,如巨龙出海,让南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城市力量。他气势如虹,一路攻坚克难,必将引领南昌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胸怀远大
地铁社区创领南昌新生活
8月18日,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与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资源,在推广地铁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实现共赢。
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塑造地铁品牌,开发、提升周边、沿线城市资源,试图为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南昌城,这成为南昌地铁的发展之道与壮志雄心。为此,在立项、规划、基础施工之初,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便统筹考虑地铁本身的运营、周边商业打造、城市功能互动、文化格调营造等综合因素,并在借鉴国内外地铁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地铁+社区”综合运营的新模式。
“地铁+社区”综合运营模式是通过对地铁车站、上盖空间及沿线周边有效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开发,使其形成以地铁站点为中心的集交通、居住、餐饮、购物、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社区。该模式通过对地铁物业及附属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有效满足辐射半径内社区居民绝大部分需求,构建出“地下一个站、地上一大片、片片都相连”的格局,形成人气、商气、财气商业黄金链条,创出“吃住生活在地铁、购物娱乐在地铁、幸福享受在地铁”的生活新方式,从而实现地铁“自我投资、自我开发、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全力实施“地铁+社区”的发展模式,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发展思路,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已收储土地1.1万亩,力争2012年突破2万亩,2015年达到5万亩。目前,已对1号线24个站点和周边土地进行了“地铁商业”的策划定位,还将启动“百乐门”以及中山西路等地块的商业合作开发工作。建设板块、运营板块、产业板块三大板块的全面互动发展,将在确保南昌地铁建得起、用得起、坐得起的同时,为南昌人带来全新的产业业态与生活方式。
2015年底1号线将建成通车,从2012年起,每年正式开工建设一条线、投资100亿元,从2015年起,每年竣工通车一条线,力争至2019年5条线全部通车。
时间表已铺开,路径图已绘就,南昌地铁梦想的笛声已鸣响,承载南昌大交通、大产业、大都市抱负的南昌地铁,胸怀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动力引擎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正昂首阔步,高歌前行,为撬动南昌、舞动龙头、推动江西新一轮大崛起而努力!
南昌轨道交通建设大事记
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同意南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2009年7月29日11时28分,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红谷滩新区丰和北大道珠江路口隆重举行,省委书记苏荣下达开工令,南昌由此迈入“地铁时代”。
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8月30日—9月12日,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24个站点具体位置公布,启动站名征集活动。
2011年6月23日,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在南昌举行。
2011年12月30日下午,南昌市决定成立市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及指挥部。
2012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南昌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1月8日,《轨道交通1号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开始为期1个月的公示。
2月9日,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21个站点名称确定,1号线一期工程丰和站更名为地铁大厦站。
2月13日-16日,南昌地铁1号线房屋被征收人以公开抽签的方式,自行抽取选定了房屋评估机构。3月9日,各涉及房屋征收工作的城区公布了房屋征收补偿价格。
3月30日,南昌轨道交通指挥控制中心项目的桩基工程正式开工。
4月25日,南昌地铁“英雄一号”盾构首推仪式在地铁1号线珠江路站举行。
7月6日早晨6时18分,黄庆仁药栈大楼成功实施爆破,爆破拆除面积2777.45平方米。晚上20时30分,顺化门立交桥开始拆除施工,经过5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拆除任务,比原定时间提前了24个小时。
7月7日6时28分,新华书店大楼连同周边几幢房屋顺利完成爆破,总爆破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7月22日早晨6时18分,成功爆破拆除八一商场主楼,爆破房屋建筑面积6428.62m2。
8月15日,南昌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列入世界银行贷款2013—2015财年备选项目规划中的新增项目清单,项目贷款额度为2.5亿美元。
正在崛起的南昌轨道交通集团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南昌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2012年1月正式更名为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地铁运营、开发置业三大任务。集团注册资金22.5亿元,内设11个部门,下设地铁项目管理公司、地产开发公司、地铁运营公司、地铁置业公司以及南昌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12月,根据南昌市委、市政府理顺轨道交通建设体制的要求,与市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行使企业职能,又履行政府职责。
企业精神:弘毅拓业、和同共进
发展定位:城市扩张的龙头、经济提速的引擎、南昌腾飞的先锋
发展模式:“地铁+社区”
发展思路: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经营理念:做责任、做文化、做企业、做经济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收储土地5万亩,建成地铁沿线上盖物业180万平方米,集团总资产突破600亿元,净资产突破300亿元。2019年,基本建成5条线,打造成资产超千亿元的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型集团。
青山碧水 候鸟归巢
南昌地铁标志设计创意说明
标志以地铁英文的第一个字母“M”及“候鸟”为主形,以拓荒牛、孺子牛、列车、浪花、山峰为辅助形,运用高度提炼的中国吉祥图腾纹样元素,造型简洁、流畅、灵动、大气,富有生命的张力,较好地体现了轨道交通的顺畅感、时尚感、现代感。
1. 像候鸟(以左为头部,像湖面游弋姿态的候鸟;以中间为头部,像空中翱翔姿态的候鸟)。绿色之都南昌,南矶山、天香园候鸟翱翔,生机勃勃。寓意轨道公司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如鸟之两翼并举腾飞,必将成为把南昌打造成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核心的动力引擎。候鸟长途迁徙,齐心协力跨越千山万水的信念,亦是南昌轨道“和同共进”企业精神的诠释。在这里,候鸟守时回家的承诺与南昌地铁客运文化完美统一。
2. 像浪花与山峰(上面的轮廓像山峰,下面的轮廓像水波)。南昌是“山水绿都”,一江两岸,湖泊众多。梅岭有南昌后花园之称。山水刚柔相济,阴阳调和,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寓意轨道交通集团百年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南昌绿色崛起的国企先锋。
3. 像地铁英文的第一个字母“M”,又像南昌的拼音中第一个字母“N”。以“M”作为标志的主形,延续这一国际主流的地铁标志元素,直观大气,通俗易懂,易于辨识;“N”强化地域属性。
4. 像拓荒牛、孺子牛。拓荒牛辛勤耕耘给力中部崛起;孺子牛俯首服务无怨无悔。拓荒牛、孺子牛正是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弘毅拓业”企业精神的形象再现。
5. 像平稳快捷行驶的列车。强化标志的交通属性,地铁的直观形象植入标志,公众快速识别并过目不忘。
6. 红色。象征热情与胜利,也是英雄城特有的色彩。